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科技体系。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学科建设全面、自成体系的国家;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形成了包括国家科研机构、高校、地方科研机构和各类企业机构在内的多层次科技力量布局;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研条件和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中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形成了宏大的科技队伍。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科技人才一直在增长。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000多万人(世界第一),研发人员近200万人(世界第二)。总体上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丰富的人才储备。

三是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我国在陆源生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信、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取得重要突破。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已达231400篇,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

四、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和科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21世纪,我们在载人航天和探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动词 (verb的缩写)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迅速。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0.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29.1%。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6个国家级高新区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万元GDP平均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一大批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

六是科技惠民成效显著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培育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000多个,特别是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培育和大面积推广种植、粮食高产等农业科技重大工程的实施,使中国主要农作物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重大疾病科技创新、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应对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推进。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科技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普及越来越广泛,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

八。国际科技合作呈现新局面。

中国与世界上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04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民间科技交流十分活跃。中国科技人员参加了近千个国际学术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等一批重大国际科学项目,开展以中医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援助,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

扩展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10 1下午2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秦征会堂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朱德、、宋庆龄、李、、张澜、高岗、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政策方针,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愿意同任何遵守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成员集体出发,乘车离开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门参加开国大典。下午3点,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从天安门讲台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参考资料科技与社会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