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顶山工学院

呵呵,我是平顶山人,全名改成了河南城建学院。在平顶山办学是最好的,但关键是平顶山没有好学校,但他最出名的几个专业,比如地下水与排水工程(好像是这个名字),超凡牛,硕士!河南考生压线可以上(二本),但如果是好专业,比如地下水工程,据说接近一本,但大部分不存在。毕竟他的招生主要是针对河南考生,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没有问题。至于性质,当然是公有。平顶山市教育系统只有工学院(城建)、平顶山一中、平顶山学院为副县级单位。

以下内容来自官网: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以城市建设为特色,工、管、理、文、法、经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其前身是1983创办的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和1985创办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转制为河南城建学院;2000年4月,两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南城建学院;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2008年,教育部批准河南城建学院更名。成立25年来,* * *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各级专业技术人员。

学校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平顶山。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原始社会的龙山文化遗址,还有峰峦叠嶂的石人山风景区、宋代大文豪苏轼父子墓、明代保存最完好的叶县县衙等。这里人杰地灵,有春秋时的叶公沈诸梁,战国时的墨子,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名将牛皋,清代写过《陆弃邓》的李绿园,孙中山推崇的著名共和人士范仲秀等。

学校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58万多平方米。主校区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临近碧波荡漾的白龟湖。校园建筑亭台楼阁林立,环境优美宜人。2007年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单位。学校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300余人。设有土木与材料工程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城市规划与建筑系、建筑环境与能源系、建筑工程管理系、测绘与城市空间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化学与化工系、生物工程系、工商管理系、数理系、基础教学系、外语系、法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体育系、继续教育系。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10个,涵盖六大学科,基本形成了城市建设专业体系,其中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专业1个。图书馆藏书654.38+0.08万册,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654.38+06个,全开放自动化。拥有85000平方米的各类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8人,专任教师近800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239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11人。有省级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3人。40多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院士、专家还受聘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建设“六大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完成省级教改项目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21项,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课件在全国竞赛中获奖。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7次,其中在2008年全国测绘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河南省高校唯一一等奖。9种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学质量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08年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达到15%,部分专业达到33%。在第二届中南地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中,我院总分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一。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我院被建设部认定为“国家一级建设培训机构”。

学校一直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将其作为提高办学水平、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市垂直科研项目420余项,获各级奖励279项。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国际重要检索机构核心期刊和出版物127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625部,获得国家专利7项。目前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亿元,拥有实验室(中心)6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学校以“诚实、务实、博学、有思想”为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切实抓好党建、人才建设、素质建设三大工程,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新校党政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五大办学方略”和“坚持一条主线,加强两大建设,实现三大目标”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启了“建设城市建设特色大学,培养综合创新人才”的新时代。全院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努力把河南城建学院建设成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城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