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需要屏幕指纹?但是Face ID能被抛弃吗?
然而,前OPPO高管沈义仁日前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他认为“不可能大概率解锁新iPhone。无论是摄像头还是超声波,苹果都可能在安全性和结构空间两个维度上难以妥协。目前的方向是让海中的组件保持较小。”
没错,自从2017年苹果为iPhone X配备了名为“Face ID”的3D结构光模组后,就走上了与全面屏时代的安卓阵营完全不同的道路。自iPhone X以来,iPhone XS、iPhone 11、iPhone 12系列都延续了Face ID,而Android阵营在短暂尝试3D结构光之后,继续专注于屏幕指纹识别。
然而,Android机型并没有在这一技术堆栈中追随苹果的脚步。有人认为原因其实可能很简单,就是3D结构光模组成本高,当时安卓机型的溢价空间不足以支撑这个配置。而且由于iOS自成体系,苹果对生态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是安卓阵营所不具备的,苹果可以要求开发者适应Face ID,但安卓阵营缺乏强制第三方开发者适应的能力。其实只有一个型号,OPPO Find X,让微信和支付宝提供一个刷脸支付的接口。
随着2018左右成本更低、体验类似于前置指纹识别的屏幕指纹技术的成熟,Android阵营也走上了与苹果完全不同的道路。但考虑到安卓阵营拥挤,苹果“孤军奋战”,也给外界一种“屏幕指纹技术更主流,苹果未能再次引领潮流”的感觉。
但实际上苹果在屏幕指纹识别技术上其实也有相应的技术储备。早在2065438+2009年3月,一项屏下触控ID专利的曝光显示,苹果试图模拟屏幕下物理按压的触感。2020年,苹果获得了一项名为“根据电子产品显示屏开发短波红外光学成像”的专利,其中苹果提出了一种在显示元件周围工作的同时利用光线进行指纹识别的方法。
拥有专利和应用在产品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更何况Face ID相比指纹识别有着“无感”的体验优势。对于苹果来说,不使用屏幕指纹技术的理由其实有很多。首先,隐私和安全是苹果如今高举的两面旗帜,是其自身iOS生态系统在面对咄咄逼人的Android阵营时的差异化武器。现在,这两者都随着iOS 14.5的应用追踪透明(ATT)功能和iOS 13的与苹果的签到而深入人心。
无论是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光学屏幕指纹还是超声波屏幕指纹技术,Face ID都在安全系数上更胜一筹。据苹果前营销负责人菲尔·席勒在iPhone X发布会上透露,相比指纹识别(触控ID),被陌生人解决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安全性提升了几个数量级。而安全和指纹识别带来的体验提升更为重要。显然,苹果心里一定有杆秤。
其次,正如沈义人所说,成本问题也是苹果需要考虑的问题。要知道从iPhone X开始,苹果在iPhone的空间利用率上就进入了一个瓶颈。脆弱的双层主板和小容量的电池,为了保证机身的强度和天线的“净空面积”,被迫如此。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将屏幕指纹识别模块放在机身内部,就意味着要牺牲其他元器件,无疑会大大增加成本。
此外,苹果在Face ID投资的沉没成本已经过高,在Face ID周边建设了一套相应的配套功能,也被认为Face ID是打开新时代大门的钥匙。自2013收购以色列3D传感器供应商PrimeSense,2015收购动作捕捉公司Faceshift,2017投资专业激光扫描仪厂商Finisar和收购面部识别厂商RealFace,以及上个月向Face ID/LiDAR激光雷达供应商II-IV拨款41万美元,走的是Face ID的技术路线。
同时,以Face ID为核心,苹果带来了Memoji、人像模式和面部识别支付,甚至在WWDC 21上宣布,目前,苹果已经开始研发新的密码验证方式,将允许用户直接通过Face ID登录各种网络服务。可以说,围绕着Face ID,苹果积累了大量的功能,大量的内部部门依靠这项技术存在。
最后,但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指纹识别或触控ID以放弃3D Touch为标志,这基本上表明苹果认为这项技术的潜力已经被耗尽。然而,Face ID是一个可能煽动未来的工具。众所周知,苹果的3D结构光技术源于其对PrimeSense的收购,prime sense是微软XBOX的外设设备Kinect的3D传感器供应商。Face ID是3D传感器小型化的产物,但它受到硬件的限制。它无法像Kinect一样感知更大范围内物体的深度信息。
那么,深度感知的最佳应用场景在哪里呢?其实苹果已经用ARKit公布了答案。如今,ARKit的绝大多数应用都依赖于Face ID或激光雷达。如果未来苹果将Face ID积累相关的技术搬到AR眼镜上,苹果眼镜将具备手部动作追踪、人的全身追踪、室内物体的精确定位、空间测距、三维重建、实时空间深度感知等功能。
但是,唯一不在苹果规划中的,可能就是这次疫情。因为疫情的原因,口罩的使用变得异常普及,这使得基于面部识别的Face ID非常尴尬。然而,“百万秸秆工衣食无忧”的Face ID承载了苹果太多的野心。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疫情在全球盛行,即使短时间内没有合适解决方案的曙光,苹果在iOS 13.5上检测到口罩时也会直接弹出密码输入界面,或者建议用户记录自己戴口罩的脸作为替代,或者机器通过神经网络引擎学习口罩的脸。并且在iOS 14.5上,苹果还带来了用Apple Watch解锁的功能。
我宁愿用这样迂回的策略,也不愿动摇坚守Face ID的决心,无疑是因为苹果把太多东西绑在了Face ID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屏下指纹技术搬到iPhone上,无异于“改弦更张”,让多年的用户习惯培养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