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专利?如何区分专利是否有效?
专利字面上指的是排他性的权利和利益。“专利”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思是公开信件或公开文件。它是中世纪君主用来颁发某种特权的证书,后来指英国国王本人签署的独占权证书。
在现代,专利一般是由代表几个国家的政府机构或地区组织根据申请而颁发的文件。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这样一种法律状态,即专利发明创造只能由他人经专利权人许可才能实施。在中国,专利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的类型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在我国专利法中,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在香港专利法中,有:标准专利(相当于中国大陆的发明专利)、短期专利(相当于中国大陆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在一些发达国家,分为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根据所有权人的归属分为有效专利和无效专利。
有效专利
一般来说,有效专利是指专利申请被授权后仍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要使专利处于有效状态,首先专利权还在法律保护期内,此外专利权人还需要按规定缴纳年费。
无效专利
专利申请被授权后,因超过法定保护期或因专利权人未及时缴纳年度专利费,或任何个人或单位请求宣告专利无效,经专利复审委员会认定并宣告无效后,称为无效专利。无效专利对所涉及技术的使用不再具有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