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秦兵马俑”?
这些真人大小的兵马俑依次排列在三个兵马俑坑中,共有8000件。陶俑身材高大,约1.8米,表情各异,仿佛蓄势待发;马涛昂首挺胸,肌肉丰满,全副武装,栩栩如生。此外,还有130多辆战车,大量青铜兵器和金、铜、石饰品。这些陶马和青铜兵器的精良和完美,令世人叹服!简直是人间奇迹,但也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许多谜团。为什么兵马俑没有指挥官?
这些兵马俑,无论是步兵、弓弩手、骑兵还是战车,都属于武士俑,而不是统帅俑。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认为可能是根据秦制。每次出征前,秦王都要命一位将军做统帅。作为指挥部的三号坑修建的时候,将军还没有任命,虎符在秦始皇手里,工匠们不敢随意塑造一个指挥官。也有人认为,秦始皇是秦军的最高统帅,为了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神圣尊严,不能在兵马俑坑里塑造秦始皇的形象。当然,这两种说法都只是猜测,并没有定论。
为什么兵马俑被烧毁了?
在发掘兵马俑时,考古学家发现,一号坑和二号坑中几乎所有的木结构都被烧成了木炭或灰烬。陶俑和陶马耳朵上的彩绘,大部分经过火的烘烤已经脱落,有的蓝灰色的被烧成了红色。所有的兵马俑坑在被火烧后都坍塌了。所有的陶俑和兵马俑都被打碎了,有的被错开,有的被斩首,有的头被打碎,有的胳膊和腿被折断,有的断成几段,有的成了碎片...简而言之,几乎没有完整的。
令人不解的是,是谁在人偶坑里放的火?后人推测有三种可能。一是秦人自己点火焚烧墓中物件和墓周围的一些建筑,让死者的灵魂带到阴间享用,称为“辽祭”。但是,如果真的是因为丧葬制度和民俗习惯的原因,为什么只烧1和2号坑而不烧3号坑呢?而如果真的是秦人自己烧的,那么从完工到烧的间隔肯定不会太长。但据考古发掘,俑坑下面的地砖上一般有十几层淤泥,绝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形成的。
兵马俑第二,秦兵马俑可能是项羽率领的部队烧毁的。据《史记》、《水经注》等史书记载,项羽火烧秦宫,三月火不灭。但上述史书并没有明确描述项羽军队焚烧秦兵马俑的情况,甚至连秦兵马俑的文字都没有提及。所以把火烧兵马俑的罪算在项羽头上,只是后人的一种猜测。
第三,兵马俑坑内火灾是由坑内埋物等有机物引起的甲烷和自燃引起的。但是,同一个坑,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为什么只有1和2坑被烧,而3坑没有着火?这个没有科学依据。
陶俑制作之谜
兵马俑坑内的兵马俑是用高温、质地坚硬的泥灰陶制作而成。经过观察,没有发现发霉的迹象。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雕刻。陶俑和陶马原本涂有鲜艳的颜色,但由于坑被破坏,长期埋在地下,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脱落了。目前残色种类较多,有绿色、粉绿色、朱红色、粉红色、紫蓝色、牛黄色、橙色、纯白色、灰色、赭色等。各种颜色的和谐与绚丽,增添了整个军队的威严。
这些陶马被埋在黑暗的地下超过20个世纪。出土后仍保持色泽纯正、密度大、硬度高的特点。当它们用手敲击时,金声玉韵才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经过10多年的努力,当代制陶大师只能模仿一些简单的制陶者。一些陶艺家试图复制陶马,但在反复实验中没有一个成功。秦代杰出的泥塑和制陶技术令后人赞叹不已。但是它的技术和配方都失传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
青铜铸剑之谜
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刻面,极其对称均衡。19青铜剑,误差小于毫米。2000年后从地下出土,都是无腐蚀无锈蚀,干净如新。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在这些青铜剑的表面覆盖了一层厚度约为65438±0nm的氧化膜,其中含有2%的铬。这一发现立即震惊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是现代人刚刚掌握的先进技术。据说德国在1937,美国在1950发明了这种方法,并申请了专利,而且是在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能实现。秦人的铸造水平真是不可思议。
更何况这些青铜剑的韧性也是惊人的。有一把剑,被一个重150kg的泥人弯曲,弯曲度超过45。当陶俑被移走时,奇迹发生了:青铜剑直直地弹起,自然复原了。这精湛的铸剑技艺让在场的所有研究人员目瞪口呆。
围绕兵马俑有无数的谜团。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考古的深入,这些谜团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