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国内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如何?

应该不错。经济:经过两个四年计划的发展,纳粹德国的经济基本恢复:1933的国民生产总值(按1928的价格计算)约为737亿帝国马克。按不变价格计算,德国1938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64亿德国马克。而纳粹德国在1913-1938年的年均经济增长比1870-191960年的平均水平低2.6%,也远远低于1950-1960年的水平。所以纳粹德国的经济只能称之为复苏。

农业

在农业领域,1932年纳粹党上台前,德国农林渔业总产值为8713亿金马克,纳粹统治第一年增加到1029亿,1934年为95.53亿,1935年为92.06亿。粮食自给率从1932的75%上升到1933-1934的80%和1938-1939的83%。1928中摄入食物热量的68%,1932中摄入热量的75%,1936中摄入热量的81%。从1937到1938,德国生产了89%的谷物、90%的奶制品、95%的肉制品、74%的鱼类消费和79%的蛋类消费。

工业

园区工业1936领域,德国工业生产恢复到1929水平;1937-1938,还在涨。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让美、英、法等国望尘莫及。根据英国学者汤因比的数据,1938年德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4.3%,超过了法国和英国的产量总和。到1938,德国钢产量达到2330万吨,居欧洲第一。到1939年,德国的铝产量为19.9万吨,居资本主义世界之首。德国控制着资本主义世界2/3的颜料生产和90%的颜料产量。20世纪30年代,德国控制了世界70%的钾产量。德国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收音机数量最多的国家。

从1933到1939,德国的军事生产增加了7倍。以生产军用飞机为例,1934年的产量是840架,而1939年达到了4733架。德国大量机场、国防高速公路、工事投入使用。这些都为希特勒军队在战争前期节节胜利提供了重要条件。

对外贸易

德国通过实施“转移和清算制度”,逐渐在中欧和东南欧确立了自己的经济优势。从65438年到0938年,德国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希腊进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0%、35%、33%、48%和29%。从1933到1938,德国通过易货贸易和配额制增加了对巴西、智利、墨西哥、秘鲁等拉美国家的出口。到1939,德国已占上述拉美国家出口份额的1/4。虽然德国在这些国家的进口比重仍低于美国,但其出口增速明显高于美国。

德国出口的主要是工业产品,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和食品。在1937中,德国工业制成品占总产量的82%(1929占73%),而原材料和半成品只占16.5%。在德国出口的制成品中,机械设备、光学仪器和精密机械设备最为重要。化工产品是德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一,占德国出口总额的12-13%。德国出口的原材料主要是煤炭和焦炭,出口的半成品主要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仅为6.76亿美元。如果包括专利、隐藏资本和其他财产页,二战结束时德国的外资约为62亿美元。德国在亚洲国家(中国、日本、伊朗等)的投资。)也很大。从65438年到0937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达到65438美元+3700万美元。

财政学

德国的外债从1932年的200亿马克下降到1938年的90亿马克,银行利率从6%下降到3%,国民收入从430亿马克上升到800亿马克。

在就业领域,希特勒上台两年后,德国失业人口从600万下降到400万,1936基本达到充分就业。以9月30日为年度统计截止日期,1933年德国失业率为20%;1934中20.5%;1935中的9.6%;1936中的5.7%;1937中的2.5%;1938中只有0.95%。德国失业人数1933为550万,1935为200万,1937不到100万,1939只有几万,基本“消灭”了失业,造成劳动力短缺。

其他领域1933-1939,德国铁路营业里程从5818500 km增加到619400km;一个名为“高速公路”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系统已经建成。高速公路在德国中部地区蜿蜒2000英里,司机可以以每小时50英里的惊人速度直线行驶数小时。这可以说是现代高速公路的先驱。普通德国人只要有车就能享受高速公路系统带来的便利,希特勒也承诺给每个工薪家庭配备一辆车。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体育运动,阅兵,火炬游行,甚至崇高的奥运会。

德国商业银行存款从1933年的69.53亿马克增加到1938年的82.98亿马克;政府收入和主要税收从1933年的68.50亿马克增加到1938年的235.75亿马克;比如物价指数,从2003年的19100到1939,只是从68变成了78。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德国城市人口在1933-1939年从67.2%增长到69.9%。据估计,从65438年到1939年,超过1933名德国农民迁移到城市。尤其能充分展示德国成就的是,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成功举办,希特勒带着王者之风宣布耗资7700万马克的宏伟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幕。这一刻,柏林成了“世界之都”。

8社会

纳粹德国(1933-1934)在办公室项目上花费了约5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是公路建设,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公共建筑和房屋(其中许多后来成为兵营)建设,约7亿马克,荒地开垦和土壤改良,约7亿马克,河流整治,运河和桥梁建设,3.5亿马克,铁路设备维修和更新,约5亿马克;将向参与公共项目的私人提供大约6亿至7亿马克的补贴和减税。

新货币经济政策拒绝接受外国贷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是以黄金为本位。进出口贸易是以直接易货的方式进行的。停止所谓的“外汇自由”,即允许用货币赌博,根据政治条件将私有财产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当你有了工作的人力物力,你就赚钱了,而不是向外国借钱。

社会福利政策。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我们扩大了员工带薪休假制度,建设了一批疗养院和酒店,让劳动者享受到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度假旅游。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这些措施对在危机最低点启动德国经济,减少庞大的失业人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客观评价希特勒,不能否认他对德国经济的贡献。就经济发展而言,从1932到1937,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翻了一番。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复苏的奇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二十年前遭受惨败的德国重新崛起为欧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