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人开发了圣沙蒙65毫米山炮。
关于二战前半个世纪的法国,它的军事经验就是上一场战争准备下一场战争的经验。结果每战都比对手落后一拍。法国在火炮技术上确实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以M1897为代表的火炮,曾经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此外,同一时期还有一项被法国人作为绝密保护的火炮专利,后来被用在了圣沙蒙的65毫米山炮上。
从65438年到0888年,约瑟夫·阿尔伯特·德伯斯特担任兵工厂的车间主任。当时,他的军衔是中校。在任期间,他更加注重火炮技术的创新,为后来的M1897火炮奠定了技术基础。
1894年,上校退役后加入其他公司设计火炮,设计了一种软后坐力结构的火炮,并获得了专利。
这个技术当时还没有直接使用。那时候还是炮兵撤退,称霸大地的时代。法国决定将这项专利视为高度机密的技术,甚至禁止那些军火公司使用。只有一些官方部门允许设计师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
1910年,保密10年以上的技术专利公开。没过多久,圣沙蒙就用这项技术开发出了65毫米山炮。这种山炮不仅法国使用,还出口到萨尔瓦多。一战的时候比利时也弄了一些,德军也俘虏了一些。
圣沙蒙的65毫米山炮重量相对较轻,总重328公斤。它使用的是轮式枪架,乍一看很细,枪架尾部有T型尖刺,可以钉入地面,稳定枪身。该枪采用65 mm口径,枪管直径为17倍。一段外管套在枪管的后半部,与枪架上的方向调节机构刚性连接,一小段外管也套在枪管的前端。
但是外管和筒体都是固定的,两个外管之间有一个弹簧套在筒体上。射击后,射手完成装弹发射后,枪管承受的后坐力会先压在弹簧上,然后枪管继续后坐压缩弹簧,后退435 mm左右,弹簧基本压缩到极致,所有的力都施加在枪架上。
这套系统虽然“简单粗暴”,但对于65 mm口径的山炮来说已经足够了。再加上它的偏心螺栓,该枪的最大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5发。
在实际使用中,每门炮都会配备两个炮轮塞,放置在炮轮前方。这是因为被压缩的弹簧会突然膨胀,使枪向前“弹起”。圣沙蒙65毫米山炮可以由骡子和马轻松拖动,也可以携带几枚炮弹。初速375 m/s,最大射程6850 m,弹重4.2 kg,火炮俯仰角-10 ~ 45°,方向角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向法国寻求援助。因此,原本由萨尔瓦多订购的一批火炮被移交给比利时,用于安特卫普的防御。但是,德军攻占后,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原因是发射时,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失手。有人认为是弹簧系统对枪管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弹药质量没有控制好。
事实证明,火炮软后坐系统采用M1897这样的液压结构更符合要求。然而,圣沙蒙65毫米山炮的弹簧结构对于小口径火炮来说勉强可行,但很难应用到大口径火炮上。此外,小口径枪加强了枪膛后坐力也很难承受。就这样,这项曾经被法国视为绝密的技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