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是什么?

仔猪保育期的饲养管理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如果管理不好,不仅会导致断奶仔猪腹泻、生长停滞,还容易生病甚至死亡,给养猪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因此,解决哺乳猪断奶后的生长问题是每个猪场管理的关键。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哺乳猪管理要点。让我们来看看。

保护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防寒

修整猪圈,严密封堵圈舍漏风部分,因地制宜使用草地膜或塑料薄膜作为遮蔽物,防止寒风侵袭;猪圈要垫干草,草不能湿;增加饲养密度,让猪挨着睡,既能互相取暖,又能提高围栏温度。多饲喂高能饲料,增加猪体内热量;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猪圈的避风角落建一个大棚,大棚的大小可以根据猪的数量而定。

通风

氨、硫化氢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会增加猪肺炎的发病率。通风是消除苗圃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风量的有效措施。但过度通风会使育婴室温度急剧下降,不适合仔猪。在生产中,0.5%的?奥特曼a?能有效除氨除臭,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使用?奥特曼a?仓房内氨气下降80%以上,改善了空气质量,大大降低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3.加强饲养管理

(1)营养

哺乳猪的增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供应。仔猪日增重会随着能量摄入的增加而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显著提高。刚断奶的仔猪每日采食量较少,因此日粮的营养浓度相对较高才能满足需要。提高采食量的要点是:使用颗粒料促进采食量;一开始使用浓度较高的饮食,随着摄入量的增加,饮食浓度迅速下降。

仔猪断奶后容易生长缓慢,腹泻多,毛长无肉,皮肤粗糙,臀部背侧突出。15日龄断奶后日粮中添加2%?虎仔康2号?能抵抗仔猪的营养应激,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

哺乳猪前期正确的饲养管理,会加快仔猪的生长速度,充分发挥肌肉生长的最大遗传潜力。这样可以降低达到市场体重的年龄,从而减少饲料消耗。并且早期生长速度越快,商品猪瘦肉率越高。

(2)饲养方式

哺乳猪习惯于群体喂养,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刚断奶的小猪顺利从母乳过渡到固体日粮。断奶后,仔猪试吃日粮时,要有足够的饲喂场所。断奶后24小时内,可以一日三顿在板上吃。小猪越小,这种方法的效果越好。要注意保证一天喂几次不会限制摄入量。槽里的饲料不能断。限制饲料或饮水会增加猪的争斗和异常行为(吮肚脐、咬耳朵、咬腰)。只要饲料适合猪的消化能力,就不需要限食。

(3)驱虫剂

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疥螨、虱子、线虫等内外寄生虫,驱虫的适宜时间为35 ~ 40日龄。注意彻底清除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并妥善处理,防止粪便中的蠕虫或虫卵造成二次污染。

(4)提高抗病能力

断奶仔猪容易导致断奶应激,抗病能力差,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加0.25%的?奥特曼a?它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别是大大增加血液中溶菌酶的含量,可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预防疾病

(1)疫苗免疫接种

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托儿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注射的过程中,必须先固定小猪,然后在准确的部位注射。不同种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应分左右两侧注射,不允许飞针;每栏仔猪应挂免疫牌,并记录转栏日期和接种情况。免疫卡随着猪的移动而移动。另外,不同年龄的猪不要随意互换,以免免疫工作出现混乱。育婴室的疫苗不要打太多,主要是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疫苗。从接种前10天到接种后10天加1%?奥特曼a?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体水平,促进抗体提前生成,抵抗免疫应激。

(2)预防断奶应激引起的腹泻和仔猪水肿病。

断奶前,仔猪每小时吸入美味、营养、易消化的母乳约1次,但断奶后,母乳突然停止,改为固体日粮。这可能会导致小猪短时间拒绝进食。12-24h饥饿后,仔猪可能会大量进食饲料而引起腹泻和水肿。

腹泻病程一般持续3-5天,治愈后生长一般停止,使出栏时间延长15天以上,增重减少3-5公斤。因此,既要重视腹泻的早期治疗,又要加强治愈后的保健,尤其是胃肠功能的营养保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腹泻后生长缓慢的问题。临床上经常发生猪因为疏于保健而变得僵硬被淘汰的情况。具体的保健方法:

(1)腹泻时,会?急救箱?1.5%与饲料混合饲喂3-5天。或虎仔康1与2%饲料混合饲喂15天。腹泻严重时,配合药物治疗。

②腹泻基本控制治愈后,仔猪会怎么样?胡再康1?混合2%饲料饲喂15天,快速恢复体能,促进生长,挽回损失。

水肿病的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多发生在断奶前后,尤其是断奶后15天内生长最旺盛的仔猪。临床上表现为发病突然,眼睑水肿,四肢不稳,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胃壁水肿尸检。该病的关键是保健和预防,临床上常未治疗就死亡。

预防方法是:在仔猪容易发生水肿的时期(如断奶后15天内),进行保健预防。

①保健预防服用护仔康1,即加2%?胡再康1?,使用15天,能有效减轻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和水肿。

②如果之前喂的是仔猪颗粒料,可以用90%仔猪颗粒料+8%麦麸或玉米粉+2%?胡再康1?饲养15天。

断奶后哺乳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生猪规模的不断扩大,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在现代生猪生产中逐渐普及和推广。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受生长、生理特点、环境、营养、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生长迟缓、腹泻、水肿等疾病,必须及早预防。

1.断奶仔猪的生理特性

(1)生长发育快的断奶仔猪正处于一生中生长最快、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每天沉积的蛋白质可达10 ~ 15g,而成年猪仅为0.3 ~ 0.4g..因此,有必要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一旦饲料分配不当,营养不良,就会造成营养不良,阻碍生长发育。

(2)刚断奶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善。由于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没有盐酸的胃液中只有凝乳酶和少量胃蛋白酶,消化功能不强。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腹泻等疾病。

(3)断奶后,抗应激能力差的仔猪开始过没有母猪的完全独立的生活,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屋内温度低,湿度大,消毒不彻底,会产生一些应激,可引起条件性腹泻等疾病。

2.断奶仔猪容易出问题。

(1)生长迟缓断奶仔猪在断奶后几天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症状,体重可能不增加,也可能减少。这个过程大约持续1周,也就是俗称的“断奶”。需要1周才能适应,重新长胖;

(2)仔猪腹泻断奶仔猪由于饲料成分的完全改变,经常发生腹泻。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饮水增多、黄绿色便溏、全身脱水、尸检后小肠胀满。

(3)水肿病仔猪水肿病多见于断奶后1 ~ 2周内的肥胖仔猪。临床表现为突发头部水肿、声音嘶哑、* *共济失调、惊厥和瘫痪,死后尸检可见明显的胃壁和肠系膜水肿。

3.断奶仔猪的养殖措施

根据实践,在断奶后的1 ~ 2周期间,大多数仔猪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缓慢。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需要采用在原舍内维持原管理和原料饲养的“两维持”法和逐步过渡饲料、饲养制度、饲养环境的“三过渡”饲养法。

(1)过渡环境下断奶仔猪应采用“驱母保幼”的方法,即将母猪赶至另一舍,将仔猪留在原舍中1周左右,以减轻“断奶应激”的程度。转移到保育室的小猪要分组在同一个窝里,或者大小相同,防止欺负弱小。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猪舍温度应适当升高并保持稳定,以防被盗。每组20头左右为宜。

(2)断奶后10 ~ 15天内过渡仔猪的饲养管理应坚持泌乳制度,选用适合仔猪生理特点、易于消化的优质饲料原料配制断奶仔猪日粮。根据实验,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会随着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蛋白质是引起仔猪肠道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因此,在断奶仔猪日粮中适当选择脱脂奶粉、乳清粉、喷雾干燥血浆粉、优质鱼粉和膨化大豆,是提高采食量、生长速度和减少腹泻的重要条件。

(3)用药保健:新断奶仔猪可每块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ml;断奶前后用1周?康佳?400g+阿莫西林300g,效果一般不错。也可以用痔元净加金霉素,或康佳加多西环素加电解多维混合喂养,进行药物保健,提高抗病能力。

腹泻的治疗方法:肌肉注射药物,如史格净、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并在有条件的猪场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腹泻严重的猪,可配合腹腔补液或口服补液盐饮水。

水肿病的治疗:断奶仔猪发生水肿病后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一般可采用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2.5%恩诺沙星注射液,0.1 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或用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 ~ 40ml,维生素C注射液2ml,地塞米松15mg和10%葡萄糖注射液50ml 1次,每日2次,连用3天。

哺乳猪的日常管理

1槽的清洗和进料检查。

因为水槽容易被污染和弄脏,所以要求经常清洗。勤喂少给,保持新鲜。断奶仔猪一周后,饲料要在槽中保持24小时。否则,当槽缺饲料时间过长时,仔猪会拥挤,争抢食物,影响仔猪增重,增加饲料消耗。频繁更换饲料或严重抢食会加重猪的脱肛,所以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检查槽内是否有物料和饲料供应情况。同时,饲料要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饲料过量不得少于三天。

2饮用水系统的检查。

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饮水机,看有没有漏水,有没有供水。要经常检查,及时排除故障。

通风系统的检查。

猪舍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氨——由饲料、粪便、尿液分解产生,在水中溶解度高,可与家畜黏膜的水分结合,直接刺激黏膜,可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留在屋内。在一定浓度下,可引起家畜的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中毒性肝病和心肌。受伤和其他疾病。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氨会使家畜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采食量减少,日增重降低,生产力受损。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猪舍内氧气不足,导致家畜食欲下降,体重增长缓慢,体质下降。因此,由于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当屋内温度超过24度时,就要加大风扇排风量,保持屋内空气清新,冬季要定时通风。有害气体容许浓度

4冷却和保温的检查。

影响哺乳猪生长发育的敏感因素是饲养密度、温度、饲料营养、初生重、断奶重和健康状况。温度是敏感因素之一。因为猪的汗腺退化,大量出汗无法散发体内热量,对热应激敏感。哺乳猪的最适温度如下。当温度高于32℃时,食欲和采食量下降,需水量增加,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生长减慢,死亡率增加。当气温持续升高时,体温和呼吸频率也会增加,导致食量明显减少,甚至中暑死亡。在温暖的条件下,为了减少热量损失,一群猪经常不得不挤在一起。仔猪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在过低的温度下,年幼的小猪会因发冷而死亡,更容易受到挤压,因为它们想保持体温。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补充热量。因为更高比例的食物能量用于维持,所以食物摄入量增加,料肉比增加。如果不给予额外的食物或摄入量减少,猪就会利用其脂肪储备,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弱。同时,由于寒冷,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对于现代养猪场来说,猪舍内的气候控制就是控制和调节猪舍内各个阶段的温度,使猪处于舒适区,从而获得更大的健康性能和经济效益。

5.检查猪群、健康和生活环境。

6清理通道,清理围栏。

7.对病猪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8.做好每日生产记录。

比如饲料消耗、疾病治疗、空气温湿度、消毒、死亡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