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国力资源上排名靠后,不得不落后于俄印国家和所有发达国家。从科技实力来看,我国技术投入严重不足。2004年,R & amp;d支出只有18601亿美元,占GDP的1.31%,而这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2.4%。在科技产出方面,2002年,中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专利数量为633件,仅高于印度,人均劳动生产率为2095美元,相当于这里发达国家平均劳动生产率的3.3%。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巨大,占全部制造业出口的27%。这种结果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庞大的高科技产业加工贸易形成。高科技产业虽然附加值高,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所以并不能体现中国的科技实力。此外,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确实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人力资源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2004年,中国的劳动力总数达到7.87亿,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近两倍。中国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中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年,文盲率接近12%(2002年),所以不得不在印度。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5%,是大国中最低的,印度也达到了8%。
中国在资本资源方面排名第八。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高储蓄率,中国的整体储蓄水平非常高。2004年储蓄总额达到6018亿美元,排名第四。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中国外资存量达到501,41亿美元,排名第六。然而,目前中国股市的融资能力非常有限。2003年,股票市场交易额为686543802亿美元,占GDP的48.09%,远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的信息力量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方面,2003年,中国的公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8km,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59km,中国的铁路网密度为0.01km,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每平方公里0.05km,而中国的航空客运量仍然很大。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的落后表现在各种信息设施的人均拥有量有限,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电话的人均拥有水平很低。2004年,中国每千人电脑拥有量为41,美国为763。中国每千人互联网用户为78.53人,美国为632.2人。中国每千户宽带用户数为8.14,美国为86.27。
就自然资源而言,中国排名第四。中国幅员辽阔,但人均耕地少,能源产量大,但相对能源需求水平低。2002年,能源生产和需求总量的比例为99.4%。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增加,以及中国资源浪费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中国的能源自给率将越来越低,资源将越来越稀缺,这将制约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IMD“能源充足性和有效性”调查中,中国得分为3.7,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仅高于印度(3.6)。
中国在政府监管方面排名第四,主要是因为政府绩效排名靠前。中国政府提供公共卫生产品的能力有限。2003年,我国公共卫生总支出占GDP的5.8%,仅略高于韩国,以14.6%的比例位居美国第一。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3.3%,仅略高于印度的3.2%,低于其他所有大国,包括加拿大的8.1%,美国的6.2%。就政府总支出而言,中国仅略好于印度。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相比,中国在政府绩效方面排名第三。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刺激中国经济增长和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在公共财政方面排名第一,在财政政策方面排名第二。然而,在为经济增长提供制度环境和体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制度方面,中国处于中间位置。应该说,虽然中国存在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社会公平有待提高,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效率仍然较低,但经济发展是现阶段社会各阶层都能接受的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凝聚力整体上还是很强的。此外,中国市政府在支持企业创造附加值的法律环境建设方面排名较差,法律创新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总之,中国国力资源的发展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雄厚的资本资源、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政府稳中求进的政策和方针、落后的技术水平、低下的劳动力素质、落后的信息力量、不兼容的制度、环境和支撑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整体国力资源处于落后地位。在中国国力体系中,外交实力和军事实力更强,政府调控力排第四,经济实力排第六,而国力资源仅高于俄罗斯和印度,国力结构不平衡。
中美综合国力比较
中国的实力与美国的综合国力相比,各方面差距很大,尤其是在国力资源上。在中国的国力资源中,优势只在于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等初级生产要素,而美国既有丰富的初级生产要素,也有先进的生产要素。从科技实力来说,中国在科技投入、产出和对经济的贡献上明显低于美国。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支撑科技创新体系的软环境存在差异,以及中国在科技体系发展、支持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技术管理水平和国内技术发展氛围等方面的落后。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国会和政府要支持科学,促进科技进步,奖励科学发明。美国从65438年到0990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把发展科技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目前,对信息产业的领先占有已经成为其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条件。我国虽然也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但在很多方面实力不足,导致科技投入少,科技人才缺乏,科技管理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终导致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低。美国发达的股票市场为高科技产业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而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动力有限。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渠道很少。在IMD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充分的专家调查中,中国得分仅为4.23,而美国得分为8,这反映了中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在技术管理方面,美国的R&D大部分是由企业完成的,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而中国的科技具有明显的国有化和行政化特征。在有限的知识产出中,中国的知识利用效率并不高。一是科技经济转化率低,技术协作不够,表现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出现低水平重复科研现象。从知识创新环境来看,中国和美国也有很大差距。在IMD关于“公司间技术合作程度”的调查中,中国得分为4.71,而美国得分为7.5。总之,中美科技的差异,根源在于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法律和激励制度的差异。没有良好的软环境来推动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水平就不可能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和提高。
中美人力资本差距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硬数据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在劳动教育质量方面,在2005年IMD的项目“教育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的调查中,中国得分为3.17,美国得分为7;在关于技术劳动力是否容易获得的调查中,中国得分4.3分,美国7.29分;在关于有能力的管理者是否容易获得的调查中,中国得分为2.94,美国得分为7.34。在“经理人的企业家精神”调查中,中国得分为5.04,美国得分为7.29。甚至有人认为,美国的发展在于有一批企业家,他们把联合各种资源创造社会财富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我国劳动力素质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继续教育落后。根据IMD关于“公司培训是否充分”的调查,中国得分为4.91,美国得分为7.12,可见中美差距之大。此外,中国有限的高素质人才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机。在IMD的“人才流失”调查中,中国的得分仅为3.51,而美国的得分高达7.88。中国和美国成为人才流失最严重、人才吸纳最多的两个国家。美国高素质人才的积累在于其良好的人才体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l·弗里德曼曾经统计过/item/。美国建国200年来,约有40万欧洲科学家移居美国或赴美从事学术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然科学、经济学和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约有75%的人在美国从事研究或生活,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国家。良好的人力资本环境无疑给了美国最强大的科技创新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
综上所述,中美综合国力的主要差异体现在支撑综合国力的国力资源上,根本上在于支撑国力资源转化的软环境上的差异。美国有很好的环境来支持科技、教育等国家资源的成长和创新,包括很好的法律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激励机制,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创新。正是因为有了充满活力的软环境和创新文化,美国才能源源不断地引进各国的新思想,并将新思想、新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美国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最根本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