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员比赛时穿什么护具?

既然大家都承认“NBA就像战场”,那么不可否认的是,在战场上作战的士兵需要盔甲保护,NBA也是如此。各种运动护具是必需品,也是时尚。但NBA的神奇之处在于,护具的使用、发展或拒绝,都会潜移默化地成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难道不知道NBA球员的运动护具经常被装备品牌仿制,然后成为球迷收藏的珍品?

牙套:目标不是没有蛀牙!

NBA作为一项身体接触性很强的运动,并没有NHL或者NFL那么多的缓冲设施。为了防止玩家在激烈的撞击中咬到舌头,牙套自然成为流行的保护装置。诚然,在NBA的历史长河中,牙套保护了无数球员的嘴巴,但也成为了不同场合视觉欣赏的绊脚石。比如史蒂文·杰克森的黄色牙套就相当恶心,总是给人一种满嘴冒烟的错觉,而肯扬·马丁的红白牙套甚至已经引发了血盆大口或者食人族的遐想。

当然,要说牙套成了恐吓工具,还得追溯到查尔斯·巴克利(Charles Buckley),一个喜欢把黑色牙套吐进吐出,还要配合巴克利脸上呼吸牙套的动作,这可不是什么好脾气,张文远逍遥津之战让吴栋孩子晚上不敢哭,这是一种莫大的力量。

把背带从护甲换成攻击也不是没听说过。热火前锋哈斯勒姆在比赛中向裁判扔牙套被罚的故事犹在眼前,堪称“转守为攻”的经典教科书。

头带:

头带有两大作用:一是让长发在游戏中不遮挡视线;第二,防止汗水流入眼睛——但是在NBA,头带并不是长发男的专利。无数光头玩家戴着头带战斗。对他们来说,头带类似于“酷”、“时尚”或者“集体主义”。

克里夫·罗宾逊的发带很有名。在他的带领下,很多玩家开始尝试头带。一个著名的笑话是,克里夫·罗宾逊向本·华莱士推荐了头带,并告诉本,头带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大本钟已经迅速成为一个头带族,而活塞也是东部最引人注目的头带帮。不幸的是,在大本钟转投芝加哥后,他受到了严厉的压制。公牛队不允许球员佩戴头带,认为这违反了球队的着装策略。

勒布朗·詹姆斯有望成为新一代头带的代言人。他从14岁开始玩头带,骑士逐渐成为头带帮的天下。看来他不仅想从统治力的角度取代活塞,就连对头带的热爱也跟活塞保持了快速的同步。

面膜:汉密尔顿没有专利。

汉密尔顿当然不是面具的始作俑者。这个工具的存在,明显可以保护玩家的鼻梁和眼睛,但是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再优秀的材料,透气散热都有障碍。土耳其人泰格卢曾因面部受伤戴上面具。短暂的比赛后,泰格卢把它扔了。用他的原话来说,用这个工具捂脸简直是无法忍受!

然而汉密尔顿似乎天生就是一个面具人。他的鼻子在03-04赛季开场不久就受伤了,不到半年又受伤了。于是汉密尔顿抱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态度,尝试了著名训练师杰里·麦克黑尔精心制作的面膜,从此成为了联盟面膜的首席代言人

口罩流行了30多年。玩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戴口罩玩。上世纪80年代,第一恶魔兰比尔(ranbir)将面具的含义扩展到血腥和暴力。幸运的是,地球上只有一个兰比尔,罗德曼没有戴面具。

口罩是「招财工具」?NBA只有一个人相信这一点:2002年季后赛的篮网后卫拉斯·哈里斯——戴着面具就能爆发出极致的战斗力,东部季后赛前三轮个人投篮命中率全部超过50%。

护目镜:眼镜蛇的图腾

大陆粉丝喜欢叫克里斯格兰特“眼镜蛇”格兰特,詹姆斯沃西“眼镜蛇”沃西。有理由相信,如果查尔斯·奥特罗不是很出彩,大陆球迷口中还会有另一个“眼镜蛇”奥特罗——这些与眼镜蛇有关的绰号都是因为绰号的主人喜欢戴着护目镜打球。

护目镜的作用显而易见。首先,它可以防止球员的眼睛受到伤害。其次,护目镜的框架可以防止汗水从上到下流入眼镜。但是,护目镜永远不会成为流行的防护设备。毕竟没有多少玩家喜欢透过镜头看,而且这个东西的透气性也没有想象中的好。在眼睛大量出汗的情况下,镜片上可能会有气雾影响视线。一个常见的镜头是,当队友或对手罚球时,眼镜蛇队员会将护目镜移到额头,只是为了散发眼睛周围的汗水。

大多数戴泳镜的运动员看起来像游泳运动员。只有一个球员能把护目镜变成“酷”的装饰品——安东尼·卡尔(Anthony Carr),一只腰大脸混混的大狗。护目镜和普通人更不一样,更像射击运动护目镜,而不是游泳眼镜。虽然卡尔的知名度远不及詹姆斯·沃西或克里斯·格兰特,但他在发扬护目镜装饰功能方面的开拓作用是永远不可忽视的。

护腕:它不仅保护手腕。

护腕保护手腕?有理由相信这个论点。其实腕关节运动的角度和幅度都很大,一个小小的护腕产生的保护效果自然有限。但护腕往往是玩家心理安慰的寄托,很多手腕受伤的玩家都相信有了护腕就可以照常活动。

中国古代很多镖局出行时,镖局的车辆上都有“XX镖局”的条幅。一个是吓小偷,一个是给自己壮胆。腕带的实际功能也有同样的效果。玩家通常喜欢使用个性化腕带。比如本·华莱士的腕带上就印有“禁飞区”的字样。他认为这将有助于他更好地完成阻击任务,也是面对战争勇敢面对的精神口号。

腕带比手腕更能保护玩家的思想。让我们回头看看。很多球员在手腕受伤的时候就开始戴护腕,但是在受伤之后仍然不愿意摘下来,整个职业生涯都戴着。他们所追求的,无非是球场上信仰的支撑。

手指保护:截然相反的态度

加内特有手指垫。罗德曼甚至在比赛中用橡胶指垫固定了两个手指。按照他的说法,这有利于篮板控制。艾弗森也有指垫,这并不奇怪。Answer受过多次重伤,手指也多次扭伤。配合指垫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即便如此,护指还是大部分玩家的口碑。很多玩家即使受伤也不愿意穿。因为多年养成的投篮手习惯,他们觉得手指上突然多了一个圈,影响了瞄准篮筐的准确度。这个理论不无道理。

护手:答案带来的时尚

艾弗森有很多伤,包括手肘,手肘受伤时护手就应运而生了——也许连艾弗森自己都没想到,这种类似绷带的护手会迅速成为球迷中的热门物品,在室外的水泥地上可以看到很多没有手肘受伤的孩子拿着护手玩耍。

偶像效应导致装备热销,颇符合追星族思维和明星包装策略的双重利益。艾弗森曾在扶手上印上蜘蛛网纹,成为大街小巷的流行趋势。艾弗森转会掘金后,曾在护手上印上防艾宣传字样,更令人肃然起敬。

如果护手的时尚只能说是偶像效应的延伸,那么艾弗森把公益口号印在护手上的意义就更大了,这意味着巨星的社会角色正在发挥作用。

护腿:皇帝的品牌

乔丹戴着护腿走出来。他的解释是护腿让他有安全感。很多NBA球员对某种防护装备产生依赖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是防护,而是理所当然的,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一种时尚。

保护小腿的护具来源其实很奇怪。NBA球员属于篮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不像足球运动员那样经常面临小腿受伤。但乔丹的定义是,保护小腿有利于更强的爆发力和更好的跳跃高度。

这样一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要知道NBA或多或少活跃的球员都是小时候看老乔打球长大的孩子。“护腿”,这个在篮球场上本不应该被如此高度重视的保护装置,在NBA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潜在的时尚。

护腰:不仅是肾病患者的福音。

阿隆佐-莫宁有一双特制的护腰,主要目的是帮助他在肾移植后重返赛场适应高强度对抗;为了保护脆弱的肾脏,类似的设备也出现在另一名肾移植男子肖恩·艾略特(Sean Eliot)身上。

抛开肾病球员重返赛场的精神意义,护腰的作用远不止是保护肾脏。NBA的训练员会根据不同球员的不同身体状况来选择护具,这种装备多用于保护腰椎有隐患的球员。拉里·伯德在频繁背部受伤的早期使用了腰部保护,而查尔斯·巴克利的腰椎间盘已经不堪重负。在他拒绝了训练师的退赛要求后,也选择了长期护腰,以保证腰部的支撑。

仅仅从球员的身体状况来看,如果需要护腰,往往意味着重大伤病的存在或隐性存在。玩家在每场比赛中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身体接触和方向的突然改变,而护腰则保证了旧伤复发的可能性更低,但也不仅限于肾病患者的福音。

丝袜:复古式铠甲横行。

丝袜这种装备在70年代的北美篮球中流行,其起源、发展、扩张等诸多复杂因素无法追溯。简而言之,丝袜在80年代依然流行,90年代也没有衰落。新世纪开始后,他们借助复古浪潮奠定了经典护具的不朽地位。

坎比说:“我不穿丝袜,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女生,但我永远不会否认队友穿丝袜的传统。他们认为丝袜有利于保暖,保护小腿和胫骨。”类似言论在NBA绝对不是少数报道,尤其是在盛传联盟办公室计划将丝袜列入着装令重点对象的当下,反对声音上升到极限,包括韦德科比在内的一线球员对联盟办公室的喜爱表示不屑。

丝袜真的可以保暖。问题是NBA从来没有被冻过。换句话说,丝袜带来的很多东西都属于精神范围的支撑。很多球员都觉得自己的小腿被丝袜包裹,会有更不可思议的爆发力。这就是丝袜经久不衰的秘诀(羞,我也是个丝袜爱好者。玩了很多年不一定要一直穿丝袜,但是保护性很大也不用说。

这种复古的爱好已经超越了NBA单纯的“保护”范畴,更多的是与复古时尚和心理安慰有关。除了大卫·斯特恩,谁会不喜欢丝袜呢?至少范·霍恩不会,丹皮尔不会,杰森·特里不会。如果“靶心”范·凯塞尔或“长袜子”艾略特·佩里回来,他们甚至会对联盟办公室的着装准则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