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自来水笔靠什么强行吸水?

通过大气压力

钢笔

从自来水笔到自来水笔,又有了一次经历,文献上有很多记载。自来水笔始于公元1884年,美国的刘易斯·爱迪生·沃特曼应用毛细管原理,设计了一个具有毛细管效应的部件——笔舌,它与笔尖紧密配合,然后用滴管将墨水注入中空的笔杆,依靠毛细管引力。利用墨水自动流向笔尖,就形成了自来水笔的雏形。后来经过多次改进,做成弹性橡胶笔筒,利用大气压差原理,设计成吸水结构,代替滴管注水。另外还做成笔套和笔杆,让自来水笔有了保护和随身携带的功能。这为自来水笔奠定了基础,开创了自来水笔制造的新时代。

钢笔,也叫钢笔,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书写工具之一。

在自来水笔发明之前,欧洲人使用鹅毛笔(也称为鹅毛笔)已经有几千年了。它是由鸡、鸭、鹅、鹰等鸟类的翅膀羽毛制成的,最常用的是鹅翅膀羽毛。英语中的“pen”一词是从拉丁语的“feather”演变而来的。但是鹅毛笔的寿命很短,笔尖容易秃或者分叉,一支笔可以写几千字。

笔的寿命大大延长了,但每写几个字就要蘸墨,让人思考进一步改革。2009年,英国人托马斯·杰斐逊发明了一种可以装墨水的钢笔。笔的上半部分有一个小孔,当小孔关闭时,笔尖无法书写。只有打开小孔,墨水才能流到笔尖。同年,另一位英国人布拉姆用非常细的银笔改进了蘸笔。你得用手把笔捏得像个带胶袋的玻璃管,笔尖才能写字。在1800─1900年期间,许多发明家创造了许多种自来水笔,前后申请了400多项专利,曾经有过用滴管储存墨水的手工书写笔。但是,由于墨水经常凝结。

今天的自来水笔结构是一百年前才发明的。它是美国人沃特曼·艾奇逊在1884年发明的。

当时wortmann从事保险工作,在工作中经常花费大量精力绘制因漏墨而无效的表格,因此他认为有必要重新设计一种能够控制漏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的自来水笔。于是他放弃了当时的工作,开始潜心研究1884左右的自来水笔,研究取得了成果。他用一根长长的硬橡胶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把笔嘴和笔内的储墨管连接起来,在硬橡胶上钻一根头发丝般细的通管,可以让少量的空气进入储墨管,从而保持储墨管内的气压平衡。这样,当笔头受压时,墨水会缓慢而持续地流向笔尖,有效解决墨水突然滴落的问题。此后,有人对沃特曼的发明进行了改进,将装有墨水的滴管改成了可以自动吸墨的橡胶软管,更加有用。

甚至在自来水笔发明之前,人们就在羽毛笔和其他墨水笔上使用钢头。钢尖便宜,但是硬,写字不舒服,不耐墨水中化学成分的腐蚀。黄金笔尖书写流畅,耐腐蚀,但价格昂贵。1852年,一个英国人,Holles,寻找质优价廉的笔尖材料。他在澳大利亚的托斯尼亚发现了一种耐磨的天然铱合金矿石。他通过加工制作了铱合金笔尖,结果不仅耐磨耐腐蚀,而且书写流畅,成本低廉,很受欢迎。后来,这种铱合金笔尖被用于自来水笔。也就是所谓的“铱笔”。但由于需求量过大,天然铱合金矿供不应求。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替代材料,逐渐用钨、钼、铼等难熔金属与钴、镍等高韧性金属混合,制成笔尖所需的材料。虽然这支笔不用金属铱,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铱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