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炭的作用是什么?

秸秆碳的作用:

1,秸秆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粉碎将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在田间撒在地表,然后翻耕到土壤中进行分解,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业产量和收入。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肥力。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

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的平均含量约为65438±05%。每公顷秸秆还田15t,可增加有机质2250kg/hm2。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吨,其中氮300多万吨,磷70多万吨,钾700多万吨,相当于目前我国化肥施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3.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含有大量能量物质,还田后土壤生物活性增加,接触酶活性可提高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加,生物固氮作用增强,碱度降低,促进土壤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

此外,秸秆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量,疏松土壤,提高通气性,降低耕作比阻力,明显改善土壤结构。

4、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秸秆还田可以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据测定,秸秆连续6年直接还田后,土壤的保水、透气、保温能力增强,吸水率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

一亩玉米秸秆还田后,相当于增加硝酸铵35公斤、磷肥375公斤、磷酸钾307.5公斤。若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小麦、玉米平均可增产10% ~ 20%。

扩展数据

秸秆碳的生产;

秸秆炭是由玉米、棉花、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花生壳、木屑、枯枝、杂草等制成。它采用煤是在地下形成的原理。原料不需要粉碎,对干湿没有严格要求。秸秆生物质自然分解,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6-8小时后即可成型。

在碳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不使用任何电力,不使用除碳化槽以外的其他设备,碳化槽不需要密封或覆盖,因此整个碳化过程没有成本,不会造成污染,并且加入粘合剂配方机制成型。

目前可生产蜂窝煤、型煤、炭棒、烧烤炭等五种产品。是替代传统原煤的钨金产品;一种前景光明、国家高度重视的新型清洁环保能源。

百度百科-秸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