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效应示范工程

“不归之河无非是湖南水的余波”。清代学者王闿运题写于岳麓书院的这副对联,诠释了源远流长的湖湘精神。响水还在滚滚长江中火上浇油。不同的是,经过湖南交通人十几年的综合开发,汹涌澎湃的湘江把岳云气变成了甘甜的牛奶,深深滋润着三湘儿女,每年为两岸人民贡献6543.8+0.2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衡阳至城陵矶439公里的江面,成为千吨级船队通行的三级黄金水道。湘江航运建设作为交通部示范工程,改善了湘江通航条件,具有发电、防洪、灌溉、旅游、饮水、生态保护等功能。成功探索出一条“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新路子,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发展道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湘江航运的建设和发展,使湘江成为连接长江、实现干支直达、江海相通的主要水道。水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水运量大,一条千吨级水路提供的运输能力相当于几条铁路;一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平均占地60亩,一公里铁路占地38至40亩。天然河流是“等外路”,有条件的河流是整治后不占区域的“高速公路”。航运的发展有收紧“根”的作用;水运能耗低,是铁路的1/2.5,公路的1/6。近十年来,湘江流域水运货运量增长90.1%,建成3.5万吨级泊位,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7年增长3.5倍,湘江年水运能力达到2000万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湖南省公路水路运输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以航运为主的低水头大坝不同于高坝,泥沙淤积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湘江航运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成为“十五”内河航运建设成就中的一个亮点。“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发展道路,探索出了项目立项、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开发的新模式,收获了一批技术成果,贡献了一批优质精品工程,培养了一支队伍。湘江航运建设在中国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中率先引入世行资金,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湖南湘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既是建设者,也是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设和使用中的“两张皮”现象,真正考虑到项目的全寿命和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在高速建设的过程中绝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大源渡航电力枢纽工程提前7个月竣工,并获得2003年国家优质工程银奖,成为中国内河航运建设领域的第一个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的株洲航电枢纽将提前一年于2007年8月竣工。在大源渡、株洲,交通人创造的活动屋顶等3项应用技术专利,开创了国内同类通航、电力枢纽工程的先河;在株洲航电枢纽,由于厂房高度的降低,一机多用,整个工程的结构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简洁美观。与国内同等规模的水电枢纽工程相比,大源渡和株洲航电枢纽的运行效率最高。株洲航电枢纽有5台机组,一年运行4800小时,发电量6.6亿千瓦时,管理人员只有30人。记者采访了几位水利部门的人士。据他们说,国内其他同等规模的水电枢纽工程的工作人员是这里的10倍。大源渡和株洲航电枢纽的建设都利用了世界银行贷款。在前期工作、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后评价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国内基本建设程序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采购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不断借鉴和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了项目经理的素质。可以说,湘江航运建设发展工程已经成为交通、航运、电建人才的孵化器。“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发展道路,让交通人开始萌发桂香运河梦。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了一条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成为世界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从此湘江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通江海的航运功能延续了两千年。敢为天下先的湘桂交通人开始规划“现代版”的灵渠——桂香运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梦。投资550亿元,新建改造25座梯级航电枢纽,衡阳以北2000吨级航道接入长江,衡阳以南1000吨级航道接入西江,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年发电收入20亿元。它是会泽50个县市中的一个,包括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桂林和梧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在灵渠诞生的土地上交汇,必将激荡风云,改变气候,受益千年!这个梦想必须由当代交通人来完成。河流永存。河流不会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