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9年甘肃省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jsz |时间:2010-04-0109:29:47 |作者:|来源:]
[上一页][下一页]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泉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州委确定的“1522253”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和省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泉州的国民经济运行在平稳快速的轨道上。
一.综合
经济增长:经初步核算,2009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5765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09.9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34942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298506万元,增长16.1%。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来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3.1%,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5.7%,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1.2%,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泉州人均生产总值8472元,比上年增长12.5%。第三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6.0: 22.3: 51.7调整为24.8: 23.4: 51.8。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1,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1个百分点。
物价: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3.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0%。
泉州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涨幅回落10.6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3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14人,就业再就业培训62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5%,低于控制目标0.65个百分点。全年安排城镇零就业家庭1721户,实现就业援助1721人。
第二,农业
泉州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09.9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42498万元,增长3.6%;林业2528万元,增长9.5%;畜牧业97476万元,增长8.5%;渔业31万元,下降18.4%;农林牧渔服务业567万元,增长13.3%。
种植业: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654.38+0.0333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种植面积53.6万亩,下降5.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1.4万亩,增长1.9%。其中,油料21.46万亩,增长5.2%;药材9.26万亩,下降5.0%。青饲料播种面积17.59万亩,同比增长19.6%。粮食、经济、饲料三元结构比由2008年的55.0: 30.7: 14.3调整为51.9:31.1.17.0。粮食比重降低3.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青饲料比重分别提高。
油料总产量20860吨,增长7.4%,亩产97公斤,增长2.1%。受种植面积减少影响,粮食总产量86762吨,下降3.4%,亩产162公斤,增长1.9%。药材总产量18535吨,下降2.8%,亩产200公斤,增长2.6%。
畜牧业:全州各类牲畜1403500窝、1280800窝,成活率91.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成年动物保活383.75万只,成活率96.56%,提高0.12个百分点;出栏牲畜1.3764万头,出栏率34.63%,提高3.51个百分点;商品畜1180600头,商品率29.71%,提高3.07个百分点;各类牲畜增加1133900头,合计增长28.53%,提高2.17个百分点。年末各类存栏397.44万头,比年初增加0.01万头。其中,大牲畜654.38+0.3368万头,增加0.654.38+0.7万头和马;绵羊山羊243.43万只,减少0.46万只;存栏20.33万头,增加3000头。
全州肉类总产量51.525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牛肉24511吨,同比增长12.7%,羊肉16104吨,同比增长12.6%,猪肉10602吨,同比增长4.1%。泉州牛奶产量80,023吨,增长2.5%。绵羊毛产量2227吨,增长2.2%。
年末全州农机总动力2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6%;拖拉机3411,同比增长26.1%。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7606吨,下降0.05%。全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33万亩,增长65438±0.8%,保证灌溉面积65438±0.73万亩,增长65438±0.6%。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12404.2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327万元,增长14.2%,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按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增加值6722万元,下降11.6%;股份制经济77272万元,增长18.1%;私营经济2333万元,下降8.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771.5万元,增长1.1%。全部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22: 78,轻工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企业生产黄金4076.8公斤,比上年增长10.5%。发电量28.04亿千瓦时,增长50.8%。水泥61.31万吨,增长23.5%。鲜冻畜肉14173吨,增长66.5%。中成药50.1吨,同比增长43.1%。乳制品4631吨,下降18.9%。铁合金6249吨,下降70.3%。
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1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利润总额(盈亏平衡)20682万元,增长20.5%;盈利企业实现利润30657万元,同比增长16.9%;税金总额1,21.47万元,增长98.4%;亏损企业亏损额9975万元,同比增长10.1%,亏损企业18户,比上年增加6户,增长50%。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9万元,比上年增长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泉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392万元,比上年增长466.5438+0%。其中,州县固定资产投资5551.46万元,增长45.2%。
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58533万元,增长21.8%;农村完成16485.9万元,增长2.3倍。
按投资构成: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81084万元,增长455438+0%;安装工程投资43385万元,增长30.9%;购买设备及工具投资765,438+0,606,5438+0,000元,增长33.3%。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1763万元,增长62.5%;第二产业投资366096万元,增长31.5%;第三产业投资215533万元,增长75.9%。第三产业投资比例为7: 59: 34,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分别增加1和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减少6个百分点。
全州建设项目675个,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计划总投资10万元以上的项目275个,增长67.7%,占建设项目的40.7%,增长9.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464个,增长465,438+0.9%,竣工项目386个,增长48.5%。泉州当年固定资产增加398643万元,增长1.3倍。
动词 (verb的缩写)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州交通和邮政业增加值23965438+80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交通运输:全年全社会货运量455万吨,增长65.438+08.4%,货物周转量65.438+0.03535万吨公里,增长4.2%。客运量2437万人次,增长65.438+00.2%,旅客周转量65.438+0.01.881万人公里,增长4.8%。
截至年底,泉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5384辆,比上年增加7676辆,增长20.4%。其中:运营汽车5355辆,同比增加478辆,增长9.8%;非营运车辆40029辆,同比增加7198辆,增长21.9%。机动车保有量中,机动车保有量为22543辆,同比增加4450辆,增长24.6%。
邮电:邮电业务总量15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年末固定和无线本地电话用户13.02万户,增加2.02万户,增长18.4%。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32万户,下降4.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31.600户,同比增加1.654,38+0.900户,增长56.3%。每百人拥有电话64.7部,同比增加19.7部,增长43.8%。计算机上网人数1.54万人,增加9700人,增长1.7倍。
旅游业:国内外游客654.38+0.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8%,其中:国内游客654.38+0.51.89万人次,增长965.438+0.1%;境外旅游人数311万人次,增长5.1倍。旅游综合收入31万元,增长1.2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87亿元,增长1.1倍;外汇收入2300万美元,增长41.7倍。
不及物动词国内贸易
泉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从销售地区看:全市零售额7581.5万元,增长1.6%;全县零售额达到60645万元,增长19.0%;县以下零售额30053万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573.9万元,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381.64万元,增长27.1%;其他行业26654.38+亿元,增长39.7%。
七。外国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9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7%。其中,出口总额376万美元,下降91.0%,进口总额65438美元+0.8万美元,增长3.5倍。
八。金融、财务和保险
财政: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54573万元(全年快报),比上年增加8255万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301.04万元,增长1.0%。其中,增值税3782万元,增长79.3%;营业税6308万元,下降0.4%;企业所得税161.5万元,增长4.5%;个人所得税538万元,同比增长18.2%。全州财政总支出620367万元,比上年增加174125万元,增长39.0%。一般预算支出6078.23亿元,增长38.4%。
金融: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171.2万元,增长34.4%。其中,公司存款余额654.38+0.67226万元,增长3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1674万元,增长30.2%。各项贷款余额517363万元,增长49.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54.38+0,928.86万元,增长84.6%。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7290万元,增长2.6倍,商业贷款6662万元,下降6.7%,农业贷款654.38+0,495,654.38+0万元,增长86.4%。中长期贷款余额324477万元,增加341%。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6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财产险收入3937万元,同比增长19.0%;寿险收入654.38+0979万元,增长49.8%;健康险和意外险收入404万元,增长3.9%。全年薪酬2470万元,下降41.4%。其中,财险赔付654.38+0978万元,下降654.38+04.9%;寿险赔付307万元,下降82.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654.38+0.85万元,同比增长654.38+06.4%。
九。教育、科学和技术
教育:泉州有各级各类学校610。其中,小学546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37所,占小学的25.1%;普通中学51所,其中寄宿制中学48所,占普通中学的94.1%;职业中学9所;有4所中等专业学校。幼儿园14所。各类学校在校生142739人,同比增加1761人。其中,小学生90589人,其中寄宿制小学生5.45万人,占小学生的60.2%;初中生35423人,高中生1,21,88人,职业中学21,20人,中等专业学校241,9人。公园里有4738个孩子。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5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藏族儿童入学率为97.97%。初中适龄青少年毛入学率为96.87%,提高0.04个百分点。泉州6个县市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88%。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6.0%。
泉州地区高校考生2692人,录取率70.2%。其中,本科生1.004人,专科生882人,高职生806人,分别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37.3%、32.8%和29.9%。初中、中专录取人数132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校生7098人,同比增长15.9%。招生2335人,其中本科478人。1245毕业生。
科技:年内,各州、县、市组织了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宣传活动。泉州* * *培训农牧村干部2160人,农牧村青年技术骨干3940人,农牧民5.6万人。对20项项目组织专家的成果进行了鉴定,其中9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全年,* * *推荐6项科技成果参加省科技进步奖评选,其中1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受理专利申请18件。
X.文化、健康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出1,214场,比上年增加300个,观众52.5万人;其中农牧村演出231场,农村观众16.9万人。泉州有9个群艺馆(文化馆);3博物馆(纪念馆);1艺术表演场馆;9 .综合档案馆;公共图书馆9座,藏书31.68万册。全州有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0个农牧民书屋。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4.37%和89.45%,比上年提高4.19和4.20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3058户,增长1.2%。
2001年,藏文和汉文报纸共出版294.04万份,增长24.0%。其中藏文报纸28.84万份,中文报纸2.652份。
卫生:年末全州各类卫生机构712个。其中,医院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乡镇卫生院100家,妇幼保健机构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家,卫生监督机构8家。卫生机构有2009张床位。其中:医院1400,卫生院369,妇幼保健机构114。卫生技术人员3029人。其中,执业医师930人,执业助理医师432人,注册护士634人,药师96人,检验师228人。全州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5人,增加了4.5人。
体育:全州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全民健身”为主题的2009中国拔河公开赛暨周涛拔河节在甘肃临潭冶力关举行。* * *参加四级赛的有蒙古、中国、澳门、香港的11组、27支代表队、200名运动员。甘肃临潭建华水泥公司分别获得男子600公斤级第二名和男子640公斤级第一名。临潭县被授予“拔河之乡”称号。各县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体育竞赛。来自全州65,438+000所中小学的56,000名学生开展了一场符合田径标准的交流比赛。全州有14次晨练,有1035438+00000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临潭县政府、甘南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选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体育彩票销售额达709万元。
XI。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68.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5438±0.3‰,比上年增长0.65‰。出生率为15.61‰,上升0.33‰。人口死亡率为7.48‰,下降0.32‰。
人民生活:泉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2元,比上年增加1012元,增长13.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01元,增加252元,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0%,下降0.6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泉州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3851元,同比增长18.1%。
社会保障:年末全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1万人,同比增长1.0%,覆盖率9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9万人,增长13.2%,覆盖率9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万人,增长2.9%,参保率89.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1.2万人,增加1.3%,覆盖率为9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3万人,增长16.9%,覆盖率97.3%,其中农民工31万人,增长34.5%。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3万人,参保率96%。农牧民和村干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229人,参保率为91.4%。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2.06亿元,增长83.9%。各项社会保险费支出6543.8+380亿元。
泉州八县(市)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与农牧民521.9万人,增长3.1%,参合率98.0%。新农合筹资总额5283万元,增长65.438+07.5%,累计支出5035万元,增长25.8%,受益患者29.75万人,增长3.5%。
全年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38万人,增长13.8%,最低生活保障金6815万元,增长17.3%。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牧村人数为1.51.7万人,增长22.0%,低保金额为9466万元,增长331%。五保户4500户,增长19.4%,支出677万元,增长491%。
民政部门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全年城市医疗救助2.55万人,增长0.4%,救助资金总支出282万元,下降19.0%。农牧村医疗救助人数15.47万人,下降51%,救助资金累计支出10.43万元,上升251%。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能源消耗和自然灾害
资源环境:国资所在合作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83.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方面,总悬浮颗粒物年均为0.1.79mg/m3;二氧化硫年均日均值为0.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均值为0.006毫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为51.9[db(a)];交通干线年均噪声为64.2 [db (a)]。以上指标均在控制范围内。
泉州共有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1个国家生态示范区获批。全年造林面积20.2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3.54万亩,增长265438±0.2%。零星(四面)种植1824900株,减少30600株,减幅1.6%。封山育林面积1107700亩,增长8.7%。
安全生产:全州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87起,比上年上升7.4%。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5人,下降4.4%。受伤72人,上升5.9%。直接经济损失385万元,同比增长69.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7起,下降30.0%,死亡8人,下降27.3%。道路交通事故66起,同比上升10.0%,死亡57人,同比上升1.8%,受伤70人,同比上升6.1%。发生火灾14起,上升27.3%。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1,分别下降0.5和31.3%。每万辆车死亡人数为12.6人,分别下降2.3人和15.4%。
能耗:据初步统计,泉州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下降8.7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下降8.44%。
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72500亩,减少1.21000亩,下降6.6%。其中,受灾面积145400亩,减少0.08万亩,下降0.6%。
注意: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数据与泉州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相衔接。
3.公报中各行业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
4.人口数据是人口变动调查的次数。
5、能耗数据未经省有关部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