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特色较好的王牌专业名单

一、南昌工程学院王牌专业介绍国家级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机械与电子工程、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

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江西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中国马克思主义。

南昌工程学院简介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大学,以工科为主,管、理、农、文、经、艺协调发展,1958创办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于1978复课。历经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南昌水利电力学院等阶段,于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立项。2011先后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检查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级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南昌市,这里升起了军旗。学校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2046.9亩,校舍面积65万多平方米。此外,在金溪县还有一个面积为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现有15个教学学院(系),包括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系、士官学院、瑶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应用技术本科课程。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21人。学校设有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57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级专业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2.71%;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85.0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高等水利院校水利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人才555工程”等省级人才110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重点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聘请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我校名誉教授,灵活引进8位优秀人才。学校拥有总值2.5亿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纸质图书1.45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资源库***11。

学校坚持以德育人,遵循“四个回归”,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优良学风培养,人才培养质量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前列,研究生就业率100%。五年来,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研作品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500余项。建校60年来,学校为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10000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拥有各级科研平台3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级平台13个。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国家级学会,隶属于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位居全国工科院校学报之列。学校拥有1个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65438个省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五年来获得国家级项目97项,省级项目950项,研究经费总额3.9亿元;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50篇,其中SCI/EI期刊检索论文473篇;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大余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其中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学校先后承办了首届水土保持国际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2018水利人才与教育论坛。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推动水环境生态监测、河流污水处理、智能光纤技术、樟树选种和开发利用等领域科技成果应用,社会服务资金7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