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的事迹
在吴仁宝的推动下,从1957开始,吴仁宝一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使华西村从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逐渐变成了人均存款过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十多个邻村共同致富,还帮助宁夏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十万名农村基层干部。?
从65438年到0996年,华西村工业经济总量突破20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润2.2亿元。整个村庄的住房是别墅式的,30%的村民家庭拥有汽车,家庭存款超过6位数。华西村积极支持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决定在“九五”期间帮助周边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8个村、8000人脱贫致富。
从1964到1972,吴仁宝带领华西人历经八年努力,将原本七高八低的1300块零散田地改造成400多块高产稳产可排水可灌溉的田地,赢得了人变、地变、产变。“15计划”提前7年实现。
到1976,当时的华西大队副业达到28.2万元,占全年总收入的54.4%,集体积累(合并资产)已达60万元。“作恶大队”(当地方言的意思是工作太辛苦)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1979年9月,华西大队被国务院授予一等奖。
1983年,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65438年到0979年,是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但吴仁宝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村里500多亩粮田由30多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大部分劳动力转入工业。
后来,在吴仁宝的安排下,一些村民外出学习手艺,回村后陆续开办了锻造厂、带材厂、铝厂和铜厂。那段时间,华西人创办了40多家以冶金、纺织、有色金属为主的企业,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工业生产。1980年,华西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江苏省首个“亿元村”。?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吴仁宝就提出,中国西部要富起来,不能忘记国家、集体和邻居。多年来,吴仁宝带头兑现自己的承诺,关心周边村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关心村民的安居乐业。
群众自己编顺口溜表达:“好孩子好女人,不如华西村。万分感谢,万分感谢,万分感谢。”(注:达达是当地方言,意为哥哥。比吴仁宝小的邻村村民一般都亲切地称他为仁宝达达)。
为了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开始,周边多个村庄自愿并入华西村。在他的推动下,华西村支持黑龙江、宁夏建设了“华西村”。他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了100多期培训班,通过“智力扶贫”,带动了65438+万外地群众脱贫致富。
扩展数据
历史的发展
1957,原为现代乡华西村。1957撤区并乡后,更名为桦树乡,被评为桦树乡第23届先进社会。吴仁宝被任命为花石乡第23届先进集体党支部书记。
1958年八月,二十三社与附近的太清、马桥、立信三个高层社团合并,称为跃进社。任命吴仁宝为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花树人民公社17大队划入花溪,因在花树人民公社最西部而得名。吴仁宝被任命为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华西村原名华西大队。华西大队刚成立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负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
1964年冬,华西村制定了华西“五个一”五年远景规划。
上世纪60年代,华西村是农村的先进典型。以队为单位的核算方式为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
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取消人民公社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1996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大型一级乡镇企业。
从2001开始,形成了一个有青山、有湖泊、有公路、有水路、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村庄。
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三个行政村加入华西村,合并为华西村1。
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下属华西集团于199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大型一级乡镇企业。
2010年,华西村人均收入达到8.5万元,而同期上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刚刚超过3万元。
2015,华西村周边20个经济薄弱村加入华西大家庭。
2016,中国六大富村之一。
百度百科-华西村
百度百科-吴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