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人工消雨?

分类:教育/科学> & gt科学与技术

问题描述:

我们老师要问我们,很急!!!

分析:

不是梦,但是天气可以决定。

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传说中神仙的“专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似乎窥视到了“天书”,逐渐掌握了发号施令的“秘密”,开始学会“支配”天空。

人工消雾:从雾天到晴天。

由于雾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不仅降低了城区的环境质量,而且由于雾形成的高湿度和含碳污染物降低了空气绝缘性能,导致高压线路间污闪和短路,造成大范围的输电线路故障。为了最大程度地消除雾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象学家们想出了各种“消雾”的方法。对于温度高于0℃的暖雾,常采用加热法或直升机或喷气发动机搅动气流降低雾滴浓度;此外,还可撒入氯化钙、盐粉、尿素等吸湿剂,使雾滴形成大滴下沉。对于0℃以下的冷雾,可喷洒液态氮化碳、丙烷、液氮等制冷剂产生冰晶,或引入人工冰晶碘化银使雾中的水汽冻结,使雾以“雪”的形式落下,达到消雾的目的。

人工增雨:飞机、气球、发电机、高射炮、火箭齐上阵

形成降水有两个条件,一是云中要有足够的水汽,二是要有适当数量的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雨的方法是在云中引入人工凝结核。一般用飞机、火箭、高射炮、气球和上升气流区地面燃烧的碘化银将催化剂送入云中。飞机通常飞到6000米左右的高度,通过云层播撒催化剂。火箭和高射炮直接轰击雷雨云的适当部位,弹头装上碘化银送入云中。气球下挂着碘化银火焰弹,它升到云层零层上方燃烧,释放出催化剂。一般是盐粉、尿素、氯化钙等吸湿性物质。用于零度以上的暖云,使云中的水汽变成大水,滴入雨水中。对于温度在零度以下的冷云,播撒人工晶核碘化银,或者干冰和液氮,以增加冷云中冰晶的数量,提高降水效率。

人工防雹:千方百计防止冰雹“长大”

当鸡蛋那么大甚至篮球那么大的冰雹从天而降密集地砸向地面,眨眼间,设施被毁,牲畜被杀,人被伤,其破坏力不亚于一次“饱和式空中轰炸”。因此,如何在冰雹落地前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当云中的水蒸气遇到凝结的核,就会形成水滴。如果遇到低温层和上升气流,水滴就会冻结,被抬升到云端。再往下掉,如果再遇到低温和上升气流,就会结冰,再次被送上云端。如此反复,冰雹就会“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它才会落到地面。据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专家介绍,催化剂也是人工防雹的主力军。当高射炮将大量碘化银等催化剂快速送入云层时,云层中会形成大量凝聚核。这样,原本因为凝结核太少而容易形成大冰雹的云,就不容易因为突然出现大量凝结核而“长大”了。冰雹直径小于5毫米时,不会对地面造成危害。一旦发现一朵云“气势不对”,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高射炮攻击之”,让冰雹变成“小盐粒”,温顺地落下。

人工抑雨:提前下雨或憋不住。

其实消雨的原理和人工降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把本该下雨的雨提前下到需要避雨的区域。一般来说,在需要消雨的区域,迎风50公里左右。“一旦发现有云在下雨,就用人工降雨的方式让雨提前落下”,所以需要防雨的区域自然是清清楚楚的。此外,气象学家还可以通过向云中发射大量催化剂的方式,使云中的雨滴“不长大”,等到云漂过防雨区后再下雨,也可以起到人工消雨的作用。人工消雨技术最大的难点是保证人工消雨的精度。否则,人工消雨很可能会功亏一篑。(摘自《中国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