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设施”这个品牌如何在新的流量逻辑下逆势增长?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广告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金钟启新国际咨询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约为654亿美元。预计202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946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1343亿美元,发展趋势良好,市场广阔。
然而,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也趋于平缓。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较2020年3月增加3625万,相当于全球网民的1/5;手机网民规模达到9.32亿,占比超过99%。粗放型增长时代的终结是不争的事实。各大平台和品牌的重心逐渐向流量和用户运营的精细化运营转移,实现了投放效率的目标。
疫情的爆发无疑加快了这一步伐。在全球范围内,抗击疫情的斗争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场拉锯战,这直接导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因疫情而不断改变。因此,企业不得不对其业务和战略进行新的调整。
今年不仅受疫情影响,5G的加速,也或多或少促进了线上流量的增长,尤其是短视频、在线娱乐等领域。对于品牌来说,如何快速转型,调整运营策略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到社交电商、直播、私域流量运营都呈现出非常有利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社交平台,使得这部分的品牌投入越来越大。
我们发现营销行业最重要的是新概念和新玩法。从去年开始,社交电商、私域流量、直播投放几乎是众所周知。但如果抛开它的外衣,我们会发现它被包裹在流量的精细化运营中,其本质其实是真实具体的人的运营。
回归原点,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深入了解消费者真实的一面。很多企业专注于大众化的营销模式,往往忽略了对消费者痛点和需求的深度理解。
以前,网络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价值是便利,我们尽力通过网络营销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快速便捷的购物需求。各大平台通过对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自己的售中和售后服务。品牌只需要购买流量就能获得可观的增长。
随着公共领域流量红利的高峰,品牌运营的重心开始向预售转移,“种草经济”的兴起可视为标志之一。KOL聚集了大量向往与特色人群相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通过精细化的内容和粉丝互动替代品牌文化。其本质是帮助消费者弥补缺失的售前服务,帮助品牌偿还用户体验债。
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平台开始研究如何更好的为消费者“种草”,尝试“种草”和“拔草”之间的各种环节。但这种效率远远不能满足品牌商的消费需求。直播出现后,品牌与消费者的差距大大缩短,短时间内复制到各行各业。从老罗直播到维雅、李佳琪、各企业CEO直播,很多不知名的品牌也因此实现了弯道超车。这也是为什么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几乎所有的内容平台都殊途同归,打出了“直播+短视频+电商”的组合拳。
现阶段,品牌之间的较量不再是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是对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对于品牌来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消费者的大数据和新技术,是值得投资的“新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品牌之间的战略合作也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因为消费者的数据来源丰富,可以帮助品牌决策者全面了解消费者,这也是平台努力的方向,向行业发出有利信号。
对于绝大多数品牌来说,他们其实都知道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也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难以落地的实际问题。那么,品牌如何利用数据实现增长呢?
随着数据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将更加关注数据,越来越期望依靠技术来准确把握用户的洞察,加深对用户的理解,进而有针对性的精准触达用户。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数商全网也将为企业的数字化创新升级和生态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数据智能化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最终帮助品牌实现与用户的美好连接。
全网数商iCommX B2C品牌零售系统以消费者驱动业务为核心,围绕客户需求认知和客户需求创造,建立支持多品类、多品牌运营的领先品牌零售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全网B2C品牌零售体系适应多品牌多品类独立经营的需求,建立分散经营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新零售体系,促进品牌业务的增长。其产品特点:
1.多品牌多品类集成管理
适应一品一牌、一品多牌等多种品牌运营模式,全力支持企业品牌创新,快速建立品牌零售体系。
2.丰富营销策略
丰富的营销活动,灵活的活动配置,通过会员运营和社群运营快速高效的进行企业的品牌推广。
3.一站式智能运营平台
通过用户画像识别用户群体,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快速执行并持续分析投入产出比,提升关键运营指标。
4.自动执行商业计划
以营销策划为基础,配置活动计划,有序高效地管理营销过程,提高营销效率,以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5.数据集成
通过与后端系统的集成,打通数据流和业务流,提高业务操作和处理的效率,提高企业效益。
不难看出,在帮助用户探索增长路径的同时,全网商家数量将帮助客户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消费群体,规划“高价值群体”,并对消费群体进行分层——从已经认可品牌和产品、需要持续优化效果和收益的人群,到需要长期培养品类和品牌认知、进而决定不同投资水平和传播方式的人群。此外,还要加强KOL和平台的生态圈运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产生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