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世界的AR公司:Magic Leap

说到Magic Leap,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家公司的很多奇迹,比如羊毛制品一个都没有,拿着一个破破烂烂的样机忽悠多家投资机构,融资25亿美元。比如产品发布前的《我是世界第一》,和BIGBANG一样震撼。结果发布后,产品的效果连三年前发布的Hololens的一半都不如,像泰山崩于前,震惊了所有人,然后只有一个跳了出来。

Magic Leap创始人Rony Abovitz被誉为“美国的贾跃亭”。当然,老贾在手段上更胜一筹,但是在欺骗高端精英的时候,Rony Abovitz却是独树一帜。2012以来,高通、KKR、谷歌、阿里等众多投资机构被彻底征服。即使是现在,Magic Leap的产品也是这样。

罗尼·阿布维特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在此之前,他创建了医疗器械公司MAKO Surgical Corp。这家公司的产品曾经接触过一种叫做光纤投影的技术。这项技术在当时主要用于内窥镜。原理很简单。利用压电性使光纤顶端超高速螺旋,从而扫描出清晰度更高的图像。时间来到2010,阿波维特成立了新公司Magic Leap。这家公司早期主要做一些数字多媒体相关的项目,期间也接触到了AR技术(其实直到现在AR都是营销展会常用的技术手段)。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和AR没有任何关系。

直到2012年,谷歌才发布了登月项目谷歌眼镜。这个产品现在看起来很失败,但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AR第一次被炒作成热点,AR眼镜作为消费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时,阿波维特眼前一亮,他想起了光纤投影技术。这项技术还可以作为光纤投影仪,将图像投射到人眼,达到类似谷歌眼镜的效果,但它比玻璃的简单棱镜光学方案提供了更高的视野,还可以实现光场效果。此时光纤投影方案只有一个理论上的可行性,离技术成熟还很远。不过没关系,这个方案的好处就是够宏大,够革命。如果实现,将远远超过现有产品,将成为一个优秀的故事。

当时除了上面提到的棱镜方案和光纤投影外,还有偏振波导、光纤波导等多种方案。而光纤投影最不成熟,难以量产,难以兼容上下游模块。这意味着即使Magic Leap的光纤投影方案能够量产,也将面临产业链的问题,甚至要打造一条原创产业链。如果探索正常的技术,这个方案很快就会被放弃,但是从中受益的Magic Leap却停不下来。它早期的故事美得连自己都相信。Magic Leap在获得大量融资后,开始着手技术攻关,但是他们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发现这个方案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光学系统也无法缩小到眼镜大小。时间太紧,Magic Leap需要向投资人解释,为了让游戏继续运行,他们开始造假。很多人都看过Magic Leap耗资数百万美元制作的CG演示视频。这些CG视频太震撼了,Magic Leap发布了这些“演示视频”然后圈了一波钱,连马云都被砍掉了。

玩了三年这个圈钱游戏,钱已经被软化了,阿波维茨经常在梦里笑醒。然后在2015发布了Hololens,给了Abovitz沉重的一击。因为这个产品太棒了,第一次实现了AR概念所描述的效果,第一次让人们体验到直观的AR体验。到现在(2019)都是世界上最好的AR眼镜,真正的AR之光。此时的MagicLeap只有几个巨大的原型,或许连原型都没有,因为它太大了,用户甚至无法直接佩戴。阿波维茨感到一种莫名的侮辱,那是一种挂在地上的摩擦力。他只能下定决心,彻底放弃光纤投影,改用更实用的光栅波导方案(Hololens也用光栅波导)。官方的说法是将光纤投影方案降级为长期研发项目。

然而,当Magic Leap放弃光纤投影方案时,故事的核心就被打破了。之前每一秒的产品都被判了死刑,再也不会有了。这个时候Magic Leap有什么独特的技术,有什么牛逼的产品吗?答案是否定的。利用成熟技术研发AR眼镜的Magic Leap终于在2018下半年发布了Magic Leap One,一个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的半成品。然而矛盾的是,这么差的公司,这么差的产品,至今还能源源不断地用资金忽悠大众。

我涉足AR近十年,没见过这么震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