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治疗肺痈
1症状的特征
该病起病突然,常恶寒发热,并逐渐加重发热。体温可高达40℃,痰量由少到多,有黄绿色泡沫,逐渐咳出浓痰、咯血、恶臭。有时候会胸痛,咳嗽也很痛。气短口鼻干燥,烦躁不安,不能平卧,舌苔薄黄或白,脉浮滑。化脓的时候会突然吐血痰很多,或者痰像大米粥,有异味。有时候会咯血,胸满胀痛。更有甚者,哮喘会躺不下,身体还会发热发红,口干舌燥,喜欢喝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实。
2个辩证点
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和临床表现,辨证可分为初发期、痈期、化脓期和恢复期。肺痈从头至尾,恶寒高热,咳嗽气短,咯痰稠,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属于实证和热证。脓液排出后,排出大量恶臭的脓痰,但邪气不足,体热渐退,咳嗽也减轻,但常伴有胸胁隐痛,气短自汗,面色苍白,消瘦乏力,脉细数或细弱,属虚实夹杂之证。结合对痰浊性质的观察,肺脓肿的脓痰沉于水中,肺热的痰浊浮于水面。另外,肺脓肿患者要尝一尝;刚开始如果怀疑是不真实的,可以用生豆浆喝,不闻,或者在病人嘴里嚼1片黄豆,不闻豆腥味,就是肺脓肿。
分期治疗
3.1初期,发热略恶寒,或高热寒战,体温可达40℃,尤其胸痛、咳嗽。痰量由少到多,痰多色,黄绿色,浓稠,呼吸困难,口鼻干燥,嗜睡,烦躁不安。脉滑数,舌质红,苔薄黄。风热初至,卫表不和,见恶寒或畏寒发热;邪热蕴肺,清脾不善,络脉不通,故见咳嗽胸痛,咳嗽甚痛,胸闷气短;热蒸液为痰时,痰白而粘,痰量逐日增多;舌苔薄黄、脉浮滑是风热表证的标志。此病初起,要么是外感风热,要么是风寒郁滞。因为致病因素最初是压抑在肺里的,所以还是有希望到达外面的。所以,还是以清祛邪为第一要务,防止邪气堵塞经络,这才是切断邪气回内的根本治疗。
3.2成人期发热加重,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不能侧身、烦躁不安、咳嗽气短、咳痰、脓痰或咯血、异味、热闷烦躁、口干咽燥、烦渴或口渴。舌红,苔黄腻,脉骨数或泛。在这个时期,肺中的气血已经被热邪所阻,而血瘀由于长期热滞而非常有利,而热滞又因血瘀而更重,最终导致两相勾结,血瘀必然生痈。此时不能集中精力清瘀,但热郁不能只清肺热,同时增加血瘀。方中芦苇茎味甘、寒、轻佻,善清肺热。其空心茎通肺窍,是治疗肺脓肿的良药。我用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水排脓,清上下气,抑肺气;辅以薏苡仁清肺排脓,利膀胱渗湿,桔梗宣肺化痰,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桃仁化瘀散结法。
3.3突然咳出大量血痰,或痰如米粥,或脓血兼有,量大,气味异常,有时咯血,胸痛,气短,甚至气喘,不能平卧,仍身红,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这一时期已发展出痈、脓,痈毒的积聚不仅阻碍肺气的宣发,还阻滞了胸中气血的循环;如果败血症不消失,它会腐蚀正常的气血,使其难以愈合。因此,消除脓毒症不仅可以消除体内的毒前瘀毒和热毒,还可以阻断正常气血的损伤,防止正气的消散。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防止病情被耽误。
3.4恢复期,体热逐渐退去,咳嗽减少,咳痰和脓血逐渐减少,气味也减少,痰转稀,神疲乏力,心闷,心慌,气短,话懒,身倦,自汗或盗汗,午后潮热。舌红或淡红,脉弱。肺痈晚期,正气受损,气阴两虚,所以症状就像一群虚。其中气虚多见于自汗、倦怠、乏力;阴虚则烦热,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治疗方法是养阴补肺,也要清余热。加减选用沙参清肺汤、朱烨石膏汤。前部具有益气养阴、清肺化痰的功效,后部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功效。两方合用,具有滋阴清肺、益气生津的功效。
4讨论
肺痈是实热证,热瘀互结。即使病起于寒,郁于内,也会发生肺痈,多半是因为邪已化为热。所以忌用辛温之品退热,怕温热助热,邪热过盛。同时,补药不宜过早放入,以免助长邪源,延长病程。即使有虚像,也要分清主次,酌情兼顾。如果有肺导管,要积极治疗,注意风热感冒,不要吃燥热药,以免毒邪入肺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