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对单平衡电枢耳机的印象, Final Audio Design FI-BA-SS 动手玩
不知是哪一位朋友曾开玩笑的跟笔者说,”单体的数量,决定平衡电枢耳机的力量",虽然这句话有一点戏谑的成分在,不过确实多半采用平衡电枢单体的高阶耳机,都会采用至少双单体以上的结构;然而, Final Audio Design 高阶平衡电枢耳机 FI-BA-SS 仍旧采用单平衡电枢单体结构,但就结果论则是颠覆对单平衡电枢耳机印象的一款耳机。
虽然说单体多不见得代表声音一定就更好,为何多数采用平衡电枢单体设计耳机的厂商会在高阶耳机采用多单体?这也是因为多数市售平衡电枢单体的耳机,追本溯源之下,单体的来源多半是美国楼氏电子,还有少数是来自丹麦的 SONION ,拥有自制平衡电枢单体技术与专利的耳机场极少。
以楼氏所生产的平衡电枢单体而言,虽然能发出细腻的声音,不过声音呈现的完整性却有几个不可缺憾,首先是单一个单体的响频表现能力有限,故一般采用楼氏单体的单平衡电枢耳机多半以中频的人声表现较佳,高低频的延伸能力就略差;其次是声音的立体感较差,无法像高阶动圈一样有自然的层次;当然一般动铁碍于尺寸,低频的下潜也不理想。
也因为楼氏的单体是以大量生产的方式供应,也最多仅为厂商要求进行调音,但仍未曾听过楼氏专为某个厂商特殊设计单体;是故多数的高阶平衡电枢耳机皆是利用多单体堆叠的方式,利用两颗响频不尽相同的单体(现今也有复合双全音域单体)相互弥补不足的音域范围,使响频更可往高低频延伸,且也因此获得原本单一单体不易表达的空间与层次感。
而笔者印象中除了两年前宣布推出自主结构平衡电枢单体的 Sony 外,另外就是 Final Audio Design ,不过 Sony 的方式仍是采用堆叠,但 Final Audio Design 则多半维持单一单体。如同先前笔者采访过 Final Audio Design 前社长高井金盛时他曾提过的一样,他们的平衡电枢单体技术是并购而来,但针对 Final Audio Design 的需求再量身订做。
在发表利用金属 3D 列印制造框体、且首度采用复合单体的 *** 生产耳机 LAB I 之前, Final Audio Design 的顶级平衡电枢单体就是这款 FI-BA-SS ,虽说是平衡电枢单体耳机,但外型却有那么些像是动圈结构耳机的设计,甚至末端还有几个细小的气孔,在平衡电枢单体耳机当中, FI-BA-SS 的外型是算有些异类的。
不过 FI-BA-SS 仍是以金井先生独特的音响理论设计出来的产物,它的框体组件是采用不锈钢进行切削而成,加上线材的固定处,***使用四块组件组成,而且构成主体的三块组件都有相当的厚度,也是由于高井先生提出声音要好,就要透过重量抑制音响设备多余的振动。
虽然一般认为平衡电枢单体相较动圈结构框体的设计影响较少,因为单体本身就包含***振的腔体,不过毕竟平衡电枢耳机发声时仍会振动,使用厚重的金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前方的组件更与导管采用一体成形,使结构更简化,减少由于组件过多造成结构松散。
而后方的开孔若是以一般楼氏的单体设计确实是没有作用,不过别忘了 FI-BA-SS 是 Final Audio Design 自行设计的单体,从官网的说明可看到这款单体有着为了营造低频所开启的小孔,后方的开孔则是号称不会导致漏音但可创造自然低频 Final Audio Design 专利设计" BAM ( Balance Air Movement "),也就是它虽是平衡电枢,却有着些许动圈耳机的特性。
至于声音如何?这是一款很独特的耳机,若是不说,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款高阶的微型动圈单体耳机,而且还是在振膜上镀上金属材质的动圈单体;不过醒醒吧, FI-BA-SS 它确实是一款平衡电枢单体耳机,而且是只有一个单体的结构,但它却兼具平衡电枢单体与动圈单体的部分特质。
它继承了平衡电枢一般偏冷底、解析但容易驱动的优点,同时也有动圈单体的低频下潜与空间层次感; FI-BA-SS 音色略偏细瘦、解析,声音相当的精准,高频延伸感不若采用楼氏高频专用平衡电枢单体般的高亢,但平顺而协调;或许是因为单体的独特开孔设计,使整体音色带有框体的不锈钢冷冽而刚毅的风格。
FI-BA-SS低频的量感不算多,却比起不少三平衡电枢耳机下潜能力更佳,除了少数采用动圈与平衡电枢混合的耳机或是 Sony 的 XBA 系列高阶耳机之外,在平衡电枢耳机里面是相当罕见的下潜,不过多半的混合单体耳机与 Sony 的 XBA 耳机都有些不协调感,但 FI-BA-SS 没有复合单体的问题,因为它就是简简单单的一颗单体,更不需要经过分音线路。
直觉来说, FI-BA-SS 与其说是平衡电枢单体耳机,更像极了笔者曾听过几款采用小尺寸动圈的镀钛高阶耳道耳机,只是通常镀上金属材质的动圈耳机都相当难驱动,毕竟振膜变硬,即便口径不大也较难***振,但 FI-BA-SS 却能以手持设备轻松发挥一定水准,可以说是相较下比较不需要高驱动力的耳机,不过前端设备的细节表现越好, FI-BA-SS 当然也跟着更好。
至于配戴感方面, FI-BA-SS 以这样的体积来说算是相当重量级的,这也是由于框体使用偏厚的铝合金进行一体切削,但配戴时,出线的位置刚好可卡在耳朵的耳垂凹槽,虽然在激烈运动还是有可能会掉落,不过一般走动配戴感与稳定性都算不差;不过线材偏细
只不过笔者不太知道该怎定位 FI-BA-SS ,若纯以声论价, FI-BA-SS 确实有超越万元等级的水准,不过以它的价格也是强敌环伺,诸如 AKG K3003 、 Sennheiser IE800 、 Shure SE846 、 Ultrasone IQ 、 Weston W60 还有几家推出类客制耳机的小规模耳机厂商都有相当优秀的产品;笔者认为, FI-BA-SS 的价值,也要以它坚持采用金属一体切削的结构、以及使用单一平衡电枢单体创造声音的独特性作为衡量它的条件,也许在欣赏它带来的美妙声音之于,也还要将它视为一件金属艺术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