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中的术语和概念

1.经济发展的术语是什么

失业作为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预示着该国经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并对汇率产生重大影响。

非农就业报告美国的就业报告数据是和失业率一起发布的。通常公布时间是每月第一周的周五。

目前各国都是按季度公布GNP,GNP是以货币形式显示一段时间内国家各部门所有生产和服务的总和,是不同经济数据的综合表现,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目前各国都是按季度公布GDP,显示该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包括外国公司在其境内投资建立子公司所产生的利润。PPI显示了商品生产的成本(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和未来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未来消费价格和消费心理的变化。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了当前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上支出的价格变化,显示了通货膨胀的变化情况,是人们观察这个国家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个人收入包括所有来自工资和社会福利的收入,反映了这个国家个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预示着未来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个人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反映了该国公民对其经济发展的乐观程度,并预示着未来消费支出的变化。

工业生产指数工业生产指数反映了该国生产和制造业的生产总量。房屋开工率是衡量这个国家建筑业活跃程度的一个指标。因为建筑业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主导产业,预示着未来的经济变化。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从生产、订单、价格、从业人员、交付等方面反映制造业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50%是分界线。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扩张,低于50%则意味着经济收缩。全国采购经理人协会指数NAPM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和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前后两天发布。

零售额指数反映零售业(不包括服务业)中以现金和信用卡形式进行的商品交易。批发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进出口产品等不含劳务的大宗材料的批发价格。

对外贸易(贸易差额)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该国的收入与对外贸易总额的比较,即货币的流入和流出。这个数据对各国汇率的重要性一般是日本,英国,欧元区,美国。工厂订单反映了消费者、制造商或* * *对未来商品产量的需求。

耐用品订单是指车辆、电器等非易腐商品的订单,反映了厂商在短时间内的生产和投资支出。设备利用能力利用率工业生产中设备利用率的比率。通常80%的设备利用率被认为是工厂和设备的正常闲置。

经常项目是指国家与外国之间因商品和服务进出口以及投资而产生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商业库存反映了商业部门对短期信贷的需求。

商业库存增加可能导致短期利率上升,经济发展放缓,预示经济可能进入停滞状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价格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过大,说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风险,导致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指数的过度上涨往往不受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的12个月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2。3%,也就是说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高了2%。

3%。当生活成本上升时,你的钱的价值就会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的纸币,今天只能买到价值97。商品和服务在70元。

一般来说,当CPI & gt3%的涨幅叫通货膨胀,意思是通货膨胀;而当CPI & gt5%的涨幅,我们称之为严重通货膨胀,意思是严重通货膨胀。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NP平减指数。

三个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即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加权平均值。但是,每个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是不同的。

在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时,包括在商品篮子中的典型公民的消费篮子。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也称为生活费用指数。

在计算生产者价格指数时,选定的商品篮子包含生产资源。GNP缩减指数是一个更全面的指数,其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既包括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源。

可以说,CPI是同步经济指标,PPI是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经济3个月到6个月,消费者落后经济3个月到6个月。

CPI可以显示当前的经济形势,PPI可以显示未来的经济形势。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西欧一些家庭的收入与食物消费支出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总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这个观点。

2.经济术语解释

CEO和CFO在楼上解释过了,我就不多解释了。

然而,据我所知,COF是英国的黑色金属乐队。污秽的摇篮,简称COF。有一个单一的< & lt从摇篮到奴役& gt& gt;它非常有名。

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VC是一个开发环境。但是,如果你是从商,VC就是风险投资的缩写。

PC,一般指计算机,即PC(个人电脑)。不过我记得之前看报关单的时候,曾经看到过PC、PVC等材料的名称。当时我问,大概是指塑料之类的材料吧。至于经济,在经济学里泡了一些年,也没听过类似的话。

最好能找到你当时看到这些缩写的地方,这样才能给出最准确的答案。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学。最后,祝你好运。

3.经济学中的相关术语和解释

以下是个人收藏的一些方面:个人资本解释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GNP平减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价格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过大,说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风险,导致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指数的过度上涨往往不受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的12个月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2。3%,也就是说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高了2%。

3%。当生活成本上升时,你的钱的价值就会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的纸币,今天只能买到价值97。商品和服务在70元。

一般来说,当CPI & gt3%的涨幅叫通货膨胀,意思是通货膨胀;而当CPI & gt5%的涨幅,我们称之为严重通货膨胀,意思是严重通货膨胀。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NP平减指数。

三个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即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加权平均值。但是,每个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是不同的。

在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时,包括在商品篮子中的典型公民的消费篮子。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也称为生活费用指数。

在计算生产者价格指数时,选定的商品篮子包含生产资源。GNP缩减指数是一个更全面的指数,其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既包括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源。

可以说,CPI是同步经济指标,PPI是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经济3个月到6个月,消费者落后经济3个月到6个月。

CPI可以显示当前的经济形势,PPI可以显示未来的经济形势。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恩格尔系数是什么?简单了解一下1857,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西欧一些家庭的收入与食品消费支出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品的总支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这种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即恩格尔系数。

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消费支出)*100%。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达了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一定趋势,并随收入而变化。揭示了居民收入与食品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关性,用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来说明生产发展和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众所周知,吃饭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当收入水平较低时,必然会在消费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当食物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消费的重心就会开始转移到衣着和使用上。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越大;相反,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小。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被西方经济学家广泛接受和证实,认为具有普遍适用性。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是较早引入中国的西方经济学和统计学概念。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按照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在西方,个人消费包括住房、医疗、卫生、交通等所有费用。

但在中国,尤其是城市,免费医疗、低房租以及食品、燃料、水等各种补贴对消费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比较分析中,特别是在国际比较和城乡比较中,要剔除不可比因素。

在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我国城乡比较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的因素,如消费品价格的差异、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等,并注意对不同社会经济制度所产生的政策效应和特殊因素的测算和分析。对于这些不可比的问题,在分析比较的时候就要剔除。

另外,在观察历史变化时,需要注意的是,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趋势。就是通过熨平短期波动来寻求长期趋势。

3.什么是GDP?什么是GNP?两者有什么区别?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个国家(地区)经济中所有永久单位在会计期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衡量,常被视为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包括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括作为生产过程中间投入的价值;从物质构成上看,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用于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括其他部门消费的各种中间产品。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GDP=∑各工业部门总产出-∑各工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工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工业部门净产品税+∑各工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GNP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知识经济的名词含义

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又称“知识经济”,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全新经济形态,它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如今,知识经济开始取代工业经济。软件知识产业的繁荣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步框架的标志;以知识为资本发展经济,知识将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软件(组件)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包括专利、商标在内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经济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咨询业日益繁荣,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支柱,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科技知识。

信息是知识经济引擎的燃料。在知识经济社会,我们必须熟悉半导体、芯片、光盘、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以及虚拟技术的广泛应用。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将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管理乃至领导决策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工业经济时代,可以设置各种壁垒来保持竞争的一面。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有保护落后的壁垒。来源。

5.关于经济术语

中国人民银行将中国的货币供应指数分为四个级别:M0,指流通中的现金或货币。即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发行的货币总量。

M1指M0+公司活期存款+机构团体存款+农村集体存款。又称“狭义货币供应量”。

M2指M1+企业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金融存款除外)。又称“广义货币供应量”。

M3是指M2+债券,财政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同业存款。M3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在中国目前没有计算。

M4,即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本质是央行债券。之所以称之为“央票”,是为了突出其短期特性(从已发行的央票来看,最短期限为3个月,最长仅为1年)。

但是,央行票据与金融市场上各类发行主体发行的债券有着本质的区别:各类发行主体发行的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目的是筹集资金,即增加可利用的资金;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商业银行为央行票据买单后,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的减少。

增加就业意味着扩大生产。

例如,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提高农村经济的潜力,引导农村就业的增加。

我们还可以鼓励民营经济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将增加很多就业机会。中国70%左右的机会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纠正你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到滞胀边缘的认识。中国1季度GDP增长依然较高,3月CPI较2月略有回落,通胀形势并未加剧。

6.高中政治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详细解答术语。

辩证法:1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普遍的、客观的;2把握因果关系的重要性;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5;理解和运用法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6 .坚持矛盾分析法;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 .使内外因素发生量变和质变;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3现象与本质的关系;4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5知识是不断深化和扩展的;6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想象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对知识的深化和发展。

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导向作用。3 .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6人生价值观和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唯物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物质决定意识对物质有动力作用。3 .尊重一般规律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自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己总结的,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