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把转基因食品作为主食?
转基因作物通过生物技术从生物体内分离出一个(或几个)基因,然后植入另一个生物体内,从而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生物。比如Bt转基因水稻,是指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抗虫特性。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安全性尚无定论。
转基因生物有外来基因,对自然生态系统来说是全新的。如果释放到环境中,会改变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转基因生物会在自然界中自我繁殖,并与其近亲杂交,从而使外源基因在自然界中以不可控的方式传播,造成不可挽回的基因污染。
什么是转基因?
转基因作物通过生物技术从生物体内分离出一个(或几个)基因,然后植入另一个生物体内,从而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生物。比如科学家认为北极鱼中的一种基因有防冻作用,于是他们把它提取出来,植入西红柿中,制成耐寒的西红柿新品种,这就是转基因生物。含有转基因生物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对环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由于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它将对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影响。没有经过长期、充分的安全评估,如果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很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此外,转基因生物会通过自我繁殖和近亲杂交,将外源基因在自然界传播,造成不可挽回的遗传污染。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植入日常食物,如大豆、玉米甚至大米。但目前还没有转基因食品的长期生物安全性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存疑,科学界对此一无所知。
在转基因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常被转入受体并作为标记基因使用,但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一直存在争议。。抗生素耐药性会导致抗生素在人类或动物药物中的使用失败,这一直是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婴儿对食物特别敏感,因为他们通常食物种类单一,必须长期食用某种食物。英国皇家学会将婴儿定为食品安全的“高危人群”,并于2002年发布报告称,婴儿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应受到最严格的审查”。在2004年的一份报告中,英国医学协会也重申了上述观点:“任何会被婴儿和其他‘弱势群体’大量食用的食物都应该经过最严格的审批程序。”
有哪些国际法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监管?
早在5438年6月+2000年10月29日,加拿大蒙特利尔通过了《生物安全议定书》,规定只要一种转基因生物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包括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就可以控制其跨境运输、处理和使用。
除了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台湾省和泰国等国家/地区也对转基因食品制定了强制性标签法。这一规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而避免购买转基因食品。然而,香港尚未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当科学研究尚未完全了解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时,绿色和平组织呼吁停止将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政府应立即暂停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加强监管,防止转基因作物污染传统非转基因作物。
对转基因食品实施强制标识的国家/地区
非洲:马里乌斯、喀麦隆、南非
亚洲:中国,日本,台湾省,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菲律宾,沙特阿拉伯。
欧洲:EU-27瑞士挪威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克罗地亚俄罗斯
北美:墨西哥、哥斯达黎加
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南美洲:巴西、智利和厄瓜多尔
*截至2006年6月,已有54个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实施强制性标签。
转基因食品
含有转基因生物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植入人类日常食物中,如大豆、玉米甚至大米。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是未知数。
目前,转基因食品缺乏长期的生物安全性和食品安全评估,人类能否长期食用仍值得怀疑,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一无所知。
一般转基因的食物有哪些?
转基因农产品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目前世界上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目前转基因作物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和生物燃料,也有一部分以原料或辅料的形式用于加工食品中,如转基因大豆油。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在转基因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常被转入受体并作为标记基因使用,但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一直存在争议。。抗生素耐药性会导致抗生素在人类或动物药物中的使用失败,这一直是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婴儿对食物特别敏感,因为他们通常食物种类单一,必须长期食用某种食物。英国皇家学会将婴儿定为食品安全的“高危人群”,并于2002年发布报告称,婴儿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应受到最严格的审查”。在2004年的一份报告中,英国医学协会也重申了上述观点:“任何会被婴儿和其他‘弱势群体’大量食用的食物都应该经过最严格的审批程序。”
消费者权利不可侵犯。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许多食品制造商已经承诺在欧盟和韩国和日本不使用转基因原料。
然而,中国的消费者正面临一些国际食品制造商的双重标准。这些食品商贩在食品中使用有争议的转基因原料,却没有告知消费者。消费者被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他们不想吃的转基因食品。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中国的消费者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一样,有权知道哪些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有权选择安全、健康、环保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能解决饥饿问题吗?
推广转基因的跨国公司声称转基因食品可以解决饥荒,但转基因根本不是万能的。
虽然世界上有8亿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但联合国机构指出,目前世界粮食产量足够养活所有人,而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成年人消耗了将近一半的肉类和鱼类,而最贫穷的两个成年人只吃了3%。显然,饥饿的真正原因不是缺乏食物,而是贫穷和资源分配不均。
另外,专利控制的转基因作物一旦商业化,种子价格必然上涨。从长期来看,转基因作物不会减少农药的使用,农民的生产成本会增加,最终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穷人将买不起昂贵的粮食。所以通过转基因解决饥饿问题是矛盾的。
我们认为:
人类科学研究尚未完全了解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应该停止将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
*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监管,避免污染事件发生,防止转基因作物污染传统非转基因作物。
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保护农业遗传资源,促进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通过生物技术从生物体内分离出一个(或几个)基因,然后植入另一个生物体内,从而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生物。比如转基因水稻,是指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抗虫特性。
大米是许多亚洲人的主食,正受到转基因的威胁。转基因作物本身并不能解决化学农业和大量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带来的单一种植问题,还会给本已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新的威胁。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种植;但是,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的国家。
转基因水稻对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水稻是指应用转基因技术将一些原本不存在于水稻中的基因(如细菌基因)转移到水稻中,使水稻具有抗虫、抗除草剂、抗病等新性状。但这种技术非常粗糙,将转移的基因随机插入到作物原有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影响作物原有的基因功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转基因作物会通过花粉将自己的基因传播给近亲,使其他植物具有转基因作物的特性(如抗除草剂),扰乱生态平衡,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抗除草剂基因扩散到杂草上,就会出现“超级杂草”,危及粮食生产。
此外,一些害虫会对转基因作物产生抗药性,这将导致使用更毒或更大剂量的化学农药,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污染环境。从我国多年种植Bt转基因棉花的历史来看,农药的使用并没有因为抗性的增加和次生害虫的爆发而减少。
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善农民的生活吗?
转基因作物研发中涉及的技术、方法和基因往往已经获得专利,而这类专利的持有者多为生物技术公司。专利赋予专利权人独享经济利益的权利。一般转基因作物种子的价格都比非转基因种子贵。据统计,我国转基因棉花种子的价格一般是普通棉花种子的2-5倍,因此涨价无疑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不具备产量优势。比如2009年,江苏转基因棉花出现大面积减产,最终导致棉农入不敷出。因此,转基因技术并不能有效改善农民的生计,反而可能会产生影响。
揭露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种植;但是,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水稻的国家。
转基因作物在我国商业化生产前,需要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申请生物安全证书,然后依据法律法规通过品种审定,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最终实现商业化。2009年,农业部为两种转基因水稻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但最终不允许商业化种植。
然而,绿色和平组织近年来不断曝光转基因水稻的非法种植。2005年,在没有通过安全检测的情况下,发现转基因水稻在湖北种植了至少两年,污染了湖北和其他省市的大米。2007年,绿色和平组织揭露转基因水稻非法冒充常规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进行田间试验,并申请品种审定,企图获得商业化种植资格。2010绿色和平组织揭露,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种子市场和流通领域出现非法转基因水稻种子、大米及米制品。
这些案例表明,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仍存在漏洞。政府应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监管,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审批持谨慎态度。
发起捍卫粮食主权的运动
绿色和平组织面对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要求他们不要插手中国的粮食。其实要求很简单:如果这些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想拿出不觊觎中国粮食主权的证据,请明确向公众公开其涉及中国粮食问题项目的专利细节,以及与中国科研机构、科学家、种子公司签订的相关协议内容。
绿色和平组织又一次将许多人不愿意直接面对的问题提到了桌面上。横幅背后,绿色和平组织再次恳求:中国政府立即暂停所有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审批,全面调查、分析、评估国外转基因专利可能带来的影响。
只有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才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