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的学院代码是多少?
高校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位于陕西省xi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优秀教师培养计划、国家高水平大学公共研究生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接收机构、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俄教育大学联盟、新丝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西师大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联盟创始成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4,前身为陕西师范学院和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系,1954更名为xi安师范学院。1960与陕西师范大学合并,命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划归教育部管理。
截至2022年3月,占地2800余亩的长安、雁塔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提供7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专任教师2010余人,专任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全日制本科生18203人,研究生21501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035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151人),留学生598人。
能力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共有教师19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5.6人,教授590多人,副教授810多人。全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特聘教授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专家和“四个一批”人才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40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3个,“三秦学者”1人。有61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省重点领域拔尖人才、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省名师和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省科技之星和省61。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部门专业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21个二级学院,6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和4个国家重点学科。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其中工程硕士9个领域)。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语言文学
两个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提高高校创新能力计划(国家“2011计划”):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搭建文化传承创新平台)。
学术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学术创新引智基地(入选2013),“建设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智库”学术创新引智基地(入选2015)。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际长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传承)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99项;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11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8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建设类专业9个,培育类专业9个);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项目(含10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视频开放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教师教育资源。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优质资源* * *课程,4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资源* * *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在线开放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中国英语教学品牌课程。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科学、心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心理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科学、体育教育、旅游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学前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著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历史、地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心理学、物理学、教育技术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人才引进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国家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R&D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8个,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
科研成果
学校官网2019显示,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5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3项,教育部项目149项。发表学术论文6224篇,11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 * *争取垂直科研项目1,276项,其中国家R&D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重点项目1项,海外、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编辑学术著作166部,发表学术论文8118篇,有6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专利1042件,其中发明专利836件,国外发明专利2件。
馆藏资源
到2022年3月,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408万册,其中古籍在线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册,图书9000余册。历代石刻拓片12000余幅;还有丰富的地方志收藏,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此外,大型古籍系列和古今名人字画收藏丰富。同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40多种中外文数据库,470万种电子图书,1.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