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大桥的科技含量

作为洛阳第一座工程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结构形式最新颖的特大型跨江大桥,瀛洲大桥创造了洛阳桥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

瀛洲大桥是洛阳市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采用主桥施工监测和运营健康监测相结合的桥梁。

瀛洲大桥建设初期,东南大学监测人员在大桥关键部位埋设了369个应变传感器和9个大吨位索力传感器。桥梁施工过程中,各控制截面的应力变化信息将通过光纤信号传输到瀛洲大桥21墩下的监控室。

“21墩”在瀛洲大桥监测监控方代表苗长青教授看来,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如果说传感器相当于人做b超时在人体上移动的探头,那么“Pier 21”就是与探头相连的电脑。医生可以通过电脑显示的图片判断人体是否健康,瀛洲大桥监控人员可以通过21墩下的电脑模拟分析,决定瀛洲大桥主桥施工结构的受力状态是否需要调整。

“瀛洲大桥建成后,这些埋设的传感器可以继续作为桥梁运行健康监测的探头,为桥梁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供最直观的数据。”项目总指挥马朝新自豪地说,“因为不需要重新控制桥上的这些设施,我们至少节省了300万元。目前,这种施工监测与运营后健康监测有效结合的技术在国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瀛洲大桥是洛阳第一座采用多种桥型的桥梁。

瀛洲大桥集简支梁、引桥连续梁、主桥下承式钢筋混凝土系杆拱、主桥三角刚架和主跨下承式鸟形组合系杆拱五种桥型于一身。如此复杂的结构,让建设者们动了不少脑筋。

桥中间主墩三角区跨度46米,光面混凝土有2600平方米。能“站得稳”吗?按照1:5的成桥比例,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花费60多万元建立了三角区实体模型,提前对成桥状态进行了应力测试,这是洛阳桥建设史上首次采用模型试验。

“只有结构异常复杂的桥梁才会采取如此谨慎的做法。像瀛洲大桥这么复杂的工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拥有数十年市政建设经验、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设计专业的瀛洲大桥常务副总指挥、高级工程师马德才说。

这种复杂性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施工方甚至动用了洛阳建桥史上最大的龙门吊。高50余米,宽近50米,起吊重量一次性可达50吨。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作为中国第一座空间倒三角形抛物线拱桥,瀛洲大桥的外观设计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