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吴广宁教授:轨道交通弓网受流技术研究进展。
乔春明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T研究员,CIGRE B2国际电网组织中国国家代表,国家“万人计划”名师,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吴广宁教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点基金项目3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IEEE国际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撰写专著10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216篇,授权发明专利365438+件。
吴广宁教授以保障轨道交通关键牵引供电设备安全运行为总体目标,紧扣“核心材料-关键设备-系统防护”的总体思路,在轨道交通先进电气材料、牵引供电设备状态检测、牵引供电系统过电压与防护三个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武广、京沪、哈大等高速铁路和大秦、黄硕等重载铁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和教育部、中国铁道学会一等奖,为我国高铁技术装备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吴广宁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川藏铁路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铁路工程。川藏铁路拟采用刚性接触网供电,这是川藏铁路弓网供电系统最经济可靠的方案。现有的刚性弓网系统主要用于地铁线路,存在振动和冲击频繁等问题。川藏铁路电压等级和运行速度大幅提高,环境恶劣,线路坡度大,隧道长,海拔高,容易发生弓网系统耦合振动,气隙抗压强度降低,刚性弓网系统机械/电气损坏会更严重,国内外都没有经验。因此,实现川藏铁路高速刚性弓网的稳定受流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需求。
吴广宁教授表示,鉴于未来高速铁路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工作集中在列车运行速度与受流极限的匹配上。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列车牵引力因轮轨粘着而降低,运行阻力随速度指标增大,弓网受流质量和效率随速度降低,弓网受流系统的瓶颈效应逐渐显现。因此,找出牵引、运行阻力和受流效率与速度发展的相交边界,进一步提高弓网系统的使用性能,探索弓网受流的运行速度极限,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