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版)中国模具工业现状及模具技术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近年来,中国模具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模具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663.42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2018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753亿元左右。
随着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模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快速进步,主要表现在模具集成制造单元和技术的普及,商业互联网向模具及其产业链的延伸,3D打印在模具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模具的智能化,轻量化新材料和大型塑料模具的出现和优化,大型级进模技术的成熟,模具标准件的细化。
具体来说,以模具集成制造单元和技术的普及为例,近年来,除了自动送料、冲压、叠片测量、厚度分组、铁芯装配和产品输出、铰链装配和连接等功能外,还出现了复杂的运动结构、模内加热、锻造、局部热(微结构)控制、模内焊接、攻丝、局部注射、模内切割、模内检测等工艺组合过程。
再比如,应用3D打印制作模具型腔是型腔模具发展的新趋势,金属加减复合制造技术是3D打印领域的重要方向。通过三维逐层叠加成形结合高速铣削和层厚轮廓减薄精加工实现复杂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制造。目前应用前三的分别是工业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分别占市场的20.0%、16.6%、13.8%。
可见,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的模具设计、加工制造技术正在追赶国际水平。此外,还能从专利的角度反映出我国模具技术的快速提升。
据SooPAT统计,自2008年以来,中国与模具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2017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2872件,首次突破2万件,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但仍超过17000件,达到17146件。
然而,企业拥有的技术专利是分散的。从专利申请人来看,前十大专利申请人中,鸿海精密位列前两位,分别有347件专利申请和337件专利申请,合计占比不到0.7%;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申请309件,排名第三。
模具技术走向“五化”
未来模具技术的发展将朝着“五化”方向发展,即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创新化和集成化。
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学习,中国的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高精度模具制造的公司,认识到尺寸精度是制造高精度、高质量和高科技产品的最重要因素。做高精密模具,有两个重要因素:设备和人才,但目前中国在最精密的领域与国外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超过。
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提高效率的保证。随着各种自动化设备(主要是机器人)的普及和模具中标准件(主要是热流道)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模具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并将向着更高更好的境界发展。
新模具需要深厚的设计制造知识,这将成为模具企业打造品牌的资源和争取更好客户的筹码。
融合是产品开发和模具的高度融合。这种趋势也是必然的,这种改变是比流水线取代全能模具师傅更能影响制造模式的改变。简单来说,模具设计师和产品研发融合成了一个新的岗位,一个全新的可以负责整个产品从外观到组织,到模具,到模具加工,模具生产,产品装配的岗位,成为制造业的绝对核心。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模具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