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纵向和横向联合运作

21世纪,中科院继续支持科研人员和社会力量创办高科技公司,同时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探索如何在更大范围内辐射技术成果。计算技术研究所找到的一个方法是与地方政府合作,特别是与沿海地区的高科技园区合作,建立旨在技术转移和人才辐射的分支机构。

近年来,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上海、苏州、宁波、东莞、肇庆等地建立了多个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既是地方公共技术平台,也是计算的技术辐射中心,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支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上海分公司牵头成立了AVS-M产业联盟;苏州分公司成立“江苏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中心”;广东省电子工业研究院在东莞成立。通过建立分支机构,计算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基于网络的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通过知识创新,光化学法合成维生素D3生产新工艺、混合工质制冷系列超低温储存箱、CTP印刷版材和药品套装等产业化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维生素D3的光化学生产新技术被浙江花园集团接手,年产量超过30吨,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截至2004年底,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6亿元,利税约6543.8+0.3亿元。

2005年底,依托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国家光电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三年前,中国科学院与福建省共建福建省光电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后被提升到国家规划建设的层面,显示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拥有以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为排头兵的自主创新骨干力量。

产学研促进成果转化,中科院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和转移机构,探索网络化研究所等新的发展模式。结合政策和经济杠杆,推动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担各类科技任务,加强中试、示范、孵化和培训,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鼓励“人才+成果”进入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相适应的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