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专家风范

关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35年7月。国际知名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批)。1959毕业于莫斯科鲍曼技术学院,1963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航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IIW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关桥院士长期从事航空航天制造业先进焊接技术和焊接结构的科研工作。在焊接力学的研究、特种焊接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装备研制方面有着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取得了一系列开拓创新的成果。他是“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理论的创始人,“薄壳结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方法”的发明人,中国飞机制造工程多项特种焊接技术的开创者,由他主导的“焊接瞬态热应变云纹测试技术”。

关桥院士多次被评为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次;1978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被劳动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获得中国航空工业最高奖航空金奖;1996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8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科技奖;1999获得国际焊接学会终身成就奖——阿拉达·纪明奖;当选为党的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李丛青,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出生于1963年8月。他是AVIC基础研究所熔焊技术首席专家。1985华中工学院焊接专业本科毕业,1995工学硕士。长期从事焊接技术研究,从事过熔焊和搅拌摩擦焊的焊接方法、工艺和设备技术、工程研发、焊接等工作。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火箭、神舟飞船、导弹、航空发动机、先进飞机、先进导弹快艇、高速列车等重点项目,获得1项国家发明奖、发明专利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