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的bug是什么?
可食用
黄粉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远高于鸡蛋、牛羊肉等常规动物性食物,且易于消化吸收,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食品。黄粉虫也是一种食用昆虫,口感好,风味独特,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可以焙烤、油炸、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具有坚果味道的食品,如蛋白饮料、精制蛋白粉、酒精饮料等。
除了图中的虫子,中国人还能吃什么虫子?
天下第一——云南十八怪,蚱蜢作为一种小吃我们应该有吗
说到吃昆虫,不得不提云南。云南虽然没有什么好菜,但是吃昆虫绝对可以称得上天下一绝。
去过云南的人不得不承认:“云南好玩的地方多,好吃的东西也多。”这不是广告。去过云南的人都这么认为。云南人在饮食方面很有创新。他们能把普通的大米做成饵片、饵丝、米线、年糕、粽子、元宵、米肠、蒸米粉、卷米粉、凉粉、米冻等十余种小吃,显示了云南人在饮食方面的智慧。他们是多么的巧妙和有创造力啊!令人费解的是,云南人特别爱吃昆虫,还专门吃害虫。
云南十八怪蚱蜢中,有一个是“蚱蜢作为一种小吃我们该不该有”。我们常说的这只蚂蚱,就是这样一只普通的虫子。我们这里的人叫它“跳菜”,这在旧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形象,有一年北方发生了蝗灾,蝗虫飞过,遮天蔽日。所到之处,草和叶子都被扫光,可见蝗虫的威力。在云南西北部,秋天收获谷子的时候,粮田里到处都是蚱蜢飞舞的影子。走在田埂上,传来“堤嗒”一声。你要是着急的话,一脚就能踩死几只蚱蜢。这时候,女人们把谷子割了,抓了蚂蚱塞进了腰里。当然也有特别抓的。你用网兜绑一根竹签,绕着田埂跑一圈去抓。抓一个大塑料袋不需要太大力气。所以我们每次去滇西北的小街子田,偶尔会有按碗数卖蚂蚱的,跑题了。这些割小米的女人把抓来的蚂蚱带回家,用开水烫一下,去掉翅膀和腿脚,放在锅里慢慢烤,直到水干了,变成褐色,再加上香油、辣椒调料和黄色的蚂蚱,就会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那种香味是无法形容的,酥脆中有一股淡淡的谷草香。或者干蚂蚱,“有朋自远方来!”“那时,炒一盘,弄两两小酒,嚼香煎蚂蚱,道尽人间深情。这就是仙女的生活。
蚕蛹也是一种很好的美味,它被称为“春天的蚕会织到死。”当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把自己扔进茧里,变成蚕蛹。当好的蚕茧被烘干、煮透、加碱后,就被送到技术娴熟的蚕女手中。当他们完成吐丝后,金黄色饱满的蚕蛹就用他们熟练的双手卷了出来。江南人只把这些高级营养的东西扔掉或者喂猪,真的是资源浪费。云南人没那么傻。他们把蚕蛹收起来,捡起僵硬干瘪的蚕,让它们变得又圆又金黄。特别优秀,应该算是春蚕的蚕蛹吧。看着金黄色的蚕蛹,让人流口水。入锅烤制后,加入油、盐、调料,是一道很好的开胃菜,尤其是配上一瓶乾隆老皇帝的贡品“鹤庆干酒”,别有一番风味。聪明的云南人真的是变废为宝的高手!它便宜,美味,令人满意。世界上的好东西真的是云南人独有的。
柳叶虫也是云南人喜爱的昆虫。那棵百年柳树被虫子吃了,快要倒了。老柳树被砍倒了,柳管被斧头劈开,又白又肥的虫子从里面滚出来。不要小看这些虫子。虽然他们杀了柳树,他们应该受到惩罚,但把它们扔掉太可惜了。把它们捡起来,小心地放在锅里烤。用不了多久,油就会从它们身上流出来。不需要加任何调料。把它们放进嘴里咀嚼就行了。它们又脆又香。那真是一种享受。飞蚁是云南人很少吃的珍稀美食。从7月到8月,山区下了几次大雨。长着翅膀的飞蚁已经从蚁洞中钻了出来,在山坡上飞来飞去,它们微红的身体很胖,飞不高也飞不远,大部分只能在潮湿的山坡上慢慢爬行。把它们捡起来,去掉翅膀,把铁锅放在三脚架上,塞一把松茸,把锅里的飞蚁烤熟,再放点清盐,又嫩又香,慈禧太后可能没尝过。
矮胖子,那是一种罕见的美味佳肴。在那棵高大的栗树或其他高大的树上,挂着一个马蜂窝,在偏心的马蜂窝外面开了一个椭圆形的洞。大黄蜂进出的圆门,马蜂窝表面有古典庄重的花纹。只有勇敢的山人敢惹他们。据说黄蜂的毒针特别毒。公牛只要被刺三下,十步之内就会倒下。这是无法治愈的。至于人,只要被蛰了前半段,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但也有不怕毒针的勇敢山人。天黑了,他们来到树下,打着火把,嘴里叼着一袋麻辣干烟,手里拿着一个蛇皮袋,爬上高高的栗树,乘黄蜂不备,把马蜂窝放进口袋,把奇形怪状的东西放进口袋。下了树回家,我把那些大马蜂活捉来,放在酒里做药酒,因为毒针的毒是风湿的良药。小心翼翼的打开马蜂窝,里面有好几层蜂饼。马蜂又白又肥,这就是马蜂窝。嫩娇娇的,一个一个拿出来,放在铁锅里烤。味道是云南独有的,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土生土长的海参,也被当地人称为爬行动物,是云南人的珍稀产品。二三月,清沟里的水,大河小河,像老前辈欧阳修的《醉亭序》里写的:“水落,石出。”到了季节,那些清沟或者大河小河在石头下冲刷了一个冬天,还有营养美味的本地海参。原生海参的名称与海参不同。长得有点丑,那吓人的样子真的很像蜈蚣。但它们隐藏在清澈的水和圆润的鹅卵石之间。只有在清澈的山泉或清澈的河流中才能看到它们。和爱打扫卫生的人一样,对环境挑剔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有本地海参的地方,随便打开一颗鹅卵石就能抓到。在没有地方的地方,你可以翻遍所有的鹅卵石,却没有它们的踪迹。正是这个致命的弱点,让它们濒临灭绝。就像这样,它的吃法比较特别。因为价格高,云南人把鸡蛋和小粉混在一起,在海参外面给这些丑家伙穿上漂亮的金衣。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外形难看而难以下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它们招待客人的数量,避免因为数量太少而让主人尴尬当然,难以下咽,只是因为第一次品尝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如果你吃一两次,那种鲜美的味道会让你想看,想把它们生吞活剥。的确,好吃的味道真的很奇妙。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这种虫子非常熟悉。俗名土狗子,或者叫拉拉谷,生活在土里,头上有一双相反的手,挖土很厉害。抓的时候一定要灵巧,要敏捷,这样才能抓到。否则,一眨眼的功夫,它们就会被埋在土里,消失不见。它们专做坏事,爱咬庄稼苗、根、茎。他们是隐藏的“阶级敌人”。一般5、6月份左右,是移栽季节。水田里一放水,常年生活在土里的蛐蛐就冒出来了。拿一把簸箕,卷起裤腿,一下子就有所收获。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一只普通的虫子,竟然可以用来做一顿稀饭。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云南人才能把它们摆上台面,变害为宝。把它们抓起来,放在水里焯一下,去掉羽毛和四肢,放在烤盘上用栗子炭火烤一下,去掉水分,加上油和盐,就成了一道非常扎实的开胃菜。没听说过吧?
蒙巴萨安特是非洲肯尼亚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商船经常光顾的港口。我们的船到达蒙巴萨后,当地的朋友切罗诺热情地邀请我们体验“敲锣打鼓吃蚂蚁”的饮食习俗。
蜈蚣广西永福县一位80多岁的老人,对生吃活吃蜈蚣情有独钟,吃了50年。3月10日,记者在永福县广福乡马贝村看到了这位老人的绝活。
相关资料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通过百度搜索。
相关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新闻/石梅/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