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龙的最新采访

蜡染,另一个非遗端午节

蜡染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其色调清新淡雅,图案多样,蓝底白花,在中国传统染织工艺中独树一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蜡染因其固有的颜色单一、易褪色等缺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在现代,人们大多将传统蜡染织物视为艺术品或装饰品,很少将其视为服装面料。但在20世纪80年代,刘子龙创造了独特的彩色蜡染工艺,打破了传统蜡染的局限性,使用了多种颜色和面料,成品具有色彩丰富鲜艳、不褪色的特点,在蜡染行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蜡染专题第一期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也让作者知道了“现代蜡染之父”刘子龙的存在。为了进一步了解蜡染,了解蜡染艺术,普及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笔者有幸通过先生的介绍,于10月30日165438采访了先生(以下简称刘先生)。第一次见到刘先生,他魁梧的身材,时尚的宽边眼镜,一头及肩的黑白长发,让我完全感受不到刘先生72岁高龄的沧桑。刘老师和蔼地笑着,热情地和我们握手问好,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完全不像我采访前想象的孤僻老艺术家的形象。还有刘子龙夫人,陈毅仁老师,亲自捧了一杯茶招待我们。洁白如玉的瓷杯里,茶呈黄绿色,瞬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杯口抿着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午后的阳光里,我们和刘老师一起徜徉在茶雾中的蜡染艺术河里。

基于历史,中国是最早的。

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关于蜡染的起源,刘老师说:“根据相关资料,最早兴起的有四个国家:中国、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起源是谁?现在还不确定。因为目前的结论都是从墓葬中埋藏的文物或物品推断出来的,严格来说,并不能确定谁是最早的。但从目前已发掘的来看,完全有理由推断中国是最早的。根据考古文献记载,我国的蜡染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然,真正确认蜡染存在的是秦汉时期。我国蜡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宋代以后开始衰弱。到了明清时期,基本上被蓝印花布取代,可谓是一个‘没落’的时期。”

刘老师不喜欢大家常用的“逐渐消失”这个词,更喜欢用“衰落”来表达。他认为蜡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史料,很明显,中国是蜡染的发源地。虽然后来发展逐渐衰弱,但并没有走向灭亡。刘老师告诉我们,他所了解的蜡染在中国的分布主要包括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西和台湾等省份。贵州是中国蜡染之乡。据统计,制作和使用蜡染的有80万人。这些使用和制作蜡染的人继承了祖先留下的技艺和古老的蜡染文化。

广泛传播的世界性艺术语言

中国蜡染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不仅仅是西南地区。关于蜡染在中国的发展和分布,刘老师说:“批其实在中原自古就有,甚至有学者认为蜡染最初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不过这只是猜测,并没有明确的信息记录。很明显蜡染主要是苗族传承的,当然也有布依族、仡佬族、瑶族等多个民族。”

刘老师为我们总结了蜡染的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古代的自制期,主要是作为女性出嫁时的服装;第二种用于17和18世纪以后的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时期,属于商品化进入市场。原因是荷兰入侵爪哇(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将他们的工匠带到荷兰制作蜡染。从此,机械化蜡染生产开始了。因此,过去在印尼销售的蜡染印花常被称为人造荷兰印花。虽然是从占领开始的,但是促进了蜡染的发展,把蜡染介绍到了西欧和世界。三是我们常见的工艺品,既实用又有观赏性;四是90年代在全球形成的“蜡染热”。这个蜡染热指的是蜡染绘画热,据刘老师说主要是现代艺术的影响造成的。

据刘老师讲,过去的三种形式并没有形成今天这种纯粹的绘画形式。然而,现在形成的世界性蜡染热仍在继续。出现这种形式的国家有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瑞士、日本、东南亚国家等。当时有30多个国家在做蜡染绘画,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艺术语言。而不是我们国画,虽然在国内地位很高,但并没有形成世界性的艺术语言。

文化观的价值亟待拯救。

蜡染作为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老手工艺,应该是享誉海内外的。但对此,刘先生颇感无奈。他感叹道:“现在中国的蜡染其实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抢救文化,不能忽视中国蜡染文化。中国蜡染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很弱,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刘老师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在新加坡办了一个画展1991。当时新加坡文化部有一位女官员,是新加坡组织世界文化活动的主要人物。她的名字叫林秀香。当时她已经是新加坡的蜡染艺术家了。她参加我的展览的时候居然说‘中国有蜡染吗?我听了,告诉他,中国当然有蜡染,不仅有蜡染,而且比他们马来半岛早一千年。直到那时,她才意识到她很惊讶,并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国际艺术节。回想起这些,刘先生不禁感叹:“这太可悲了!这既说明她对蜡染的认识不够全面,也反映出中国蜡染在世界上的声音太弱。”

窥一斑而见全豹,正如刘老师所说,通过这个真实的例子,至少可以看到中国蜡染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逐渐下降甚至基本沉寂的残酷现实。所以此时抢救中国蜡染文化是最关键的时刻。

值得庆幸的是,据刘老师介绍,为了推广蜡染,深工艺术学院的李群正在全力推动此事,并在艺术院校设计之都创意中心设立了“蜡染艺术创意工作室”2012.10.65438;2013“深圳创意12”“刘子龙蜡染艺术创意工作室师生作品汇报展”在深圳大学美术馆首次亮相2013 12 18—2013 12 25;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景也非常重视蜡染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于2065 438+03+08-2065 438+03年6月举办的首届“刘子龙现代蜡染绘画高级研修班”在京圆满结束。与此同时,由中央文化管理学院和深圳理工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蜡染绘画邀请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当然,刘老师个人是非常重视的。他说,只要有必要推广蜡染,他会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

非遗之争,又一个“端午节”

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珠算”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看到新闻的时候,我是高兴的,但是我又为蜡染感到惋惜,蜡染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是中国而不是世界的非物质遗产。

谈及非物质遗产,刘老师感叹:“联合国批准印尼蜡染,比我们晚了至少500年,真可惜。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印尼有蜡染,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比印尼更高级的国家——中国也有。像端午之争,真正的‘祖宗’也没有取个名字。”虽然非遗纠纷之后,政府更加重视,有了保护,但是损失的经济利益是无法估量的。关于蜡染经济,刘老师直言:“很大。我看过一份文件,记录了印尼包括蜡染产品在内的纺织品出口一年达到130亿美元。”印尼蜡染有这么大的经济效益,自然离不开他们对蜡染的重视。甚至我们的第一夫人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也画蜡染。对此,我只能感叹自己的蜡染无人问津!

对比古今,边缘相似,逐渐衰落。

到现在,蜡染分为传统蜡染和现代蜡染。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古今蜡染对比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对此,刘老师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图案,传统蜡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现在西南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图案,传承的意识大于发展的观念。因为他们常年把祖先的东西(蜡染图案)印在脑子里,需要制作蜡染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把传承下来的图案画出来,形成一种“相似”。也许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创新,但如果传统的技术和观念太深奥,有高深的技巧,就很容易成为“包袱”,舍不得扔掉。

其次,艺术观念和艺术素质。蜡染最初是农民在耕作后绘制的,是在农耕领域创作的。没有艺术家的参与,加上染料的限制,始终保持蓝白。直到90年代,在世界艺术家的参与下,蜡染绘画才得以形成和丰富。比如美国,作为一个没有蜡染历史的国家,因为它处于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受到很多艺术形式的影响,所以把蜡染画推向了现代。当然,除了设计、艺术观念和素质,还有绘画能力、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这也是传统蜡染和现代蜡染的本质区别。

关于传承与发展,刘老师说:“以前传统蜡染制作人总问我怎么保持颜色不褪色,但我觉得不褪色就不是传统蜡染。我的观点是传统蜡染应该继承,所以继承不应该动,动了就不传统了。所以我们要开辟两个途径,一个是传统的褪色青花蜡染,一个是现代的多色不褪色蜡染。传统的青花蜡染必须继续传承下去,现代的多色蜡染也要积极推广和发展。毕竟现代蜡染在生活中可以广泛应用。比如现代的平面蜡染画,可以通过数码印花印在织物上,作为日常用品或者艺术衍生品。

刘老师强调,传统蜡染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和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国家的保护,不能失去根基。要学习老祖宗的看家本领,了解他们的手艺,才能和绘画形式双向结合。另外,据刘老师介绍,有学者到埃及考察,估计埃及的传统蜡染已经灭绝了。然而,由于传统蜡染的边缘化和雷同化,我国正处于衰落阶段。如果人们不使用它,谁也说不准它会不会有一天像埃及传统蜡染那样逐渐消亡,所以中国的蜡染很关键!

出路在哪里?增值使其受欢迎

如何为不断边缘化和没落的蜡染找到出路?老师认为,一方面要增加附加值,增加与世界品牌对话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蜡染应该普及和商业化。

刘老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蜡染。在中国国徽设计者的推荐下,刘先生于1984进入中国美术馆主馆举办蜡染展,成为中国第一位在此馆举办个展的现代青年画家。张定先生亲自为展览提及“子龙蜡染艺术”,希望刘子龙发展现代蜡染艺术..事实上,不仅先生,还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如连、吴作人、张、等,都给了他很多帮助。有了他们的肯定,刘老师坦言,不是他的个人魅力,而是他的艺术魅力和蜡染魅力。

1985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刘子龙蜡染画,被翻译成7种文字,发往157中国驻外使馆进行文化交流。对于这部电影,还有一点猜想需要研究:国外很多蜡染艺术家从事蜡染绘画已经超过20年,而我们的电影是20年前上映的。会不会是我们的电影推广促进了国外蜡染艺术的发展?当然这只是猜测,但这部电影的上映,吸引了一位新加坡商人在中国投资300万美元兴建紫龙蜡染有限公司,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工业化夭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冲击,艺术被忽视了。刘老师坦言:“这个市场我们没法推广。只有你们年轻人了解它,挖掘它,我们才能发展。不要让传统文化真的消亡!”

如何让蜡染艺术和技术与大众化相结合,顺利推向市场?在这方面,刘先生做了很多努力。由于染料的限制,传统的蜡染只能在棉布上使用,而且是冷染。合成染料现在可以发展成多种颜色,色牢度增强,从棉花到化纤、毛、麻、丝等织物,甚至可以在皮革上染色。就连今天贵州的彩色蜡染都是他的发明专利,可惜的是,虽然发明了,但老师不知道怎么营销。

关于刘子龙的蜡染艺术,当时在场的黄国光老师忍不住说:“子龙的绘画艺术有两个特点:一是符合当下文化艺术和世界绘画潮流。其次,他的画可以变成产品,绘画艺术和蜡染技术的结合可以把产品变成纺织产品,特别适合服装产品。他的任何作品都是合适的服装图案。”黄先生认为并希望将蜡染变成一种商业化、大众化的文化,让更多的人看到并接受它,从而更好地弘扬蜡染文化。

展望未来,期待各界关注。

对于蜡染的未来,刘先生直言希望得到大众的关注。刘老师说,在印染行业中,蜡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潜力无限,现代印染行业要大力发展蜡染品种;在教育领域,相关院校应增设传统印染课程,以便更好地延续;在绘画领域,要在世界语言中推广这种绘画,形成多种多样的民族绘画。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知晓;在工艺美术领域,应该在工艺美术中加入这一传统经典符号;我也希望中国蜡染艺术协会能够成立...各个领域都将努力形成中华民族强有力的文化标志。(来源:纺织印刷杂志/林颖采写)

另一个刘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