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链谁管?供应链笑而不语
如今,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几乎遍布全球各大汽车品牌。四十多岁的曾玉群在几年前创办她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能达到这个高度。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电池制造商,成为电动汽车命运最重要的支柱。
目前,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德国宝马和大众的锂电池供应商,并正在德国中部建立电池工厂。同时,本田也有购买股份的计划。如果算上“同体同命* * *的话,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全球各大主机厂。
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一个供应链的时代,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最上面是扫地僧。
此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汽车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停产潮”,至今仍处于艰难复苏中。疫情带来的考验也让整个汽车行业重新思考自己与供应链的关系。
中国的零配件企业其实比自主品牌更早诞生巨头。目前,福耀玻璃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是众所周知的。福耀玻璃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市场份额高达70%,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一半左右。福耀玻璃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无疑是中国汽车供应商的门面。但这两家都不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供应商。
在近几年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榜单中,延锋名列前茅。作为SAIC子公司华宇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延锋取得了2015年排名第26位的好成绩,随后以2016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跃升至18,2017年以收入超千亿攀升至14。
延锋不是第一家上榜的中国公司,但保持这一排名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一方面,延锋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一直不错,公司生产的很多产品,包括座椅、仪表盘、车门内板、方向盘、保险杠等。,在国内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需要强调的是,延锋的快速发展与其全球布局的推进密切相关。
目前,延锋内饰已经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全球汽车内饰业务运营管理体系,支持戴姆勒、宝马、大众、通用等国际整车企业以及SAIC、JAC、比亚迪等国内众多品牌厂商。
回顾往届榜单,除了几次亮相的冯岩和普瑞,还有一些常驻的公司,比如盛骏安防系统和普瑞公司,今年都榜上有名。在2020年的榜单中,这两家公司分别排在第39位和第95位,而在此前的两年中,普瑞公司一直榜上有名。
为什么把这两家公司放在一起?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和* * *,一样的爸爸,两个人都比电子好。
盛骏电子早期是以汽车功能部件起家的。近年来通过海外收购,将业务拓展整合为汽车安全、汽车电子、汽车功能部件、智能汽车协会四大事业部。盛骏安全系统相当于盛骏电子汽车安全部门。2018年4月,由盛骏电子和泰盟投资集团组成的财团通过协议转让给盛骏电子的子公司Key。安全?Systems***通过注资成功完成了对日本高田公司的全球资产收购,合并后的公司更名为盛骏安全系统公司。
KSS和高田的组合似乎凸显了盛骏安保系统的优势。资料显示,高田在20个国家拥有56个生产基地,可以及时缓解KSS产能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帮助盛骏电子进行全球扩张。
目前,盛骏电子有条件接受高田客户群体(包括宝马、大众、戴姆勒奔驰、沃尔沃、捷豹路虎、福特、通用等)的订单。)约21亿美元。据悉,收购高田后,盛骏电子汽车安全事业部收入从2016年KSS刚被收购时的7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29亿元。
强头?整体弱点
在上述零部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20年入围全球百强榜单的中国企业由去年的8家增加到11家,头部规模效应增强。然而,中国百强榜显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两极分化明显。从统计榜单中6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只有排名前20%的企业实现了1%的同比增长,而排名后50%的企业则出现了115%的同比下降。
新榜单中,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外商企业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4%;中国企业收入6800亿元,同比增长8%。
然而,中国的企业数量和排名仍弱于全球市场。根据全球百强榜单,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22家,中国企业只有两家入围。柴蔚集团表现最好,2019年收入216467亿元,位列榜单第八;其次是华域汽车,营收654.38+044.023亿元,排名654.38+02。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收入超过3000亿元的只有前三名,其次是博世、大陆和电装。
今年的榜单公司* * *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日本公司超过美国,* * *有24家公司入围,美国有21家公司进入今年的榜单;德国今年的榜单比去年少,有18家公司入围。此外,来自韩国、中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英国和瑞士的8家、7家、4家、4家、3家、3家和2家公司上榜,而来自爱尔兰、巴西、卢森堡、瑞典、墨西哥和印度的65,438+0家公司入围。
从榜单上看,我们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核心领域的汽车零部件技术还掌握在欧美国家和日韩等发达国家手中。
比如排名第一的博世,是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燃油喷射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P的顶级系统集成供应商。比如ESP系统,从豪华车帕加尼、合资车大众,到中国品牌红旗、吉利,肯定离不开博世。
在传统汽车领域,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扎根多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数据显示,全球前1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80%在中国设厂,这些外资企业约占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80%。
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领域,外资的市场份额高达90%。可以看出,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跨国零部件企业近年来掀起了新一轮投资浪潮,不仅加快在中国投资建厂,还重点在中国建立本土化的R&D中心,以扎根当地市场。
即使在拥有自主品牌的动力电池领域,SK、松下等公司也开始渗透,迫不及待地扩张。
但随着疫情的到来,本来就来势汹汹的外资零部件企业按下了暂停键。短期内,中国的零配件供应受到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中国的零配件企业自然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不得不进行整体调整。长期来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了疫情,这也为中国零配件企业预留了“难得”的发展空间。
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将决定中国未来在世界上的排名。
本文作者签订了一份快速版权保护服务合同。请授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