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帝国之路?从2019Q1开始,关键很多在路上。

小米如何才能走上自己想要的帝国之路?生态链,生态链,生态链是关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雷军一直在讲一个关于小米生态链的故事。早在2013年初,雷军就开始提出物联网是下一个千亿市场的概念,围绕这款小米手机布局生态链,逐渐形成硬件+软件+云存储的一体化生态系统。最后,2019,1月,小米将这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定义为公司双引擎。

小米的很多业务到底有多厉害?至少2019年Q1的财报显示,一拍业务营收达到12043万元,占总营收的22.4%。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5%,远高于手机业务的16.2%。这说明小米的A lot业务经过多年发展,早已独立。

得益于雷军的天使投资人经历,小米公司主要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寻找那些能够与小米生态链相匹配的成长型公司,投资策略围绕小米生态链进行产业布局,采用投资不控股、帮助不介入的理念培育产品线。大部分目标公司的股权份额不超过30%,既保持了被投资公司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封闭在拍拍贷的平台中,又通过积极开放的态度,保持了所有R&D团队和参与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最终形成了从移动电源到空气净化器、扫地机、电饭煲、笔记本电脑、电视、洗衣机甚至空调的智能产品线。其生态链下产品的复杂和丰富程度超过了大众对小米的传统影响,小米公司不再被简单等同于手机。这种通过投资构建生态链的方法,从小米投资的地图就可以看出来。

小米商城、小米有品、米家的悄然崛起,不仅意味着小米很多正在迅速走向成熟,或许雷军所说的“小米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也即将实现。

1.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小米手机只是基础和载体,实现人工智能物联网生态链才是小米的终极目标。雷军在2013看到物联网的发展潜力时,应该已经确立了小米公司的发展战略。事实上,这种发展战略贯穿了小米公司六年来的发展历程,所以你可以从小米公司q 1 2019的财务数据中看到,虽然小米手机的营收贡献率在下降,但是得益于lot业务的快速发展,小米已经逐渐摆脱了右。

2.正确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虽然MUNI系统对小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但在小米早期限量销售模式的影响下,更多人认为小米是一家优秀的营销创新型公司,很难说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小米可能早就意识到了,很多(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核心在于AI而不是硬件。毕竟小米的任何硬件产品,在路上都有比小米更成熟的竞争对手。为此,小米早早在AI领域发力。目前AI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全球排名11。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申请中有超过1000项与很多相关的专利。

有意思的是,相比小米生态链中的众多智能产品,小米似乎有着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与传统硬件厂商相比,它有一个他们无法理解的AI优势。在AI行业的竞争对手眼中,小米也拥有几何级领先的硬件设计能力。

要成为小米帝国,小米之路任重道远,还有无数挑战。

首先要面对的是手机业务面临峰值效应。在5G全面商用之前,可以预计国内手机市场将趋于稳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在4.5亿部左右。在华为、苹果、vivo、oppo、一加等手机品牌的厮杀下,小米手机将面临巅峰效应,很难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但海外市场受专利限制,市场相对单一,更多集中在印度市场。随着手机业务贡献率的下降,可能会拖累小米整体业务的发展。

其次,小米的A lot业务缺少一个核心布局,芯片,芯片还是芯片,这是关键的核心竞争内容。小米公司曾经试图在芯片领域发力,但是在2017年2月发布S1之后,小米的芯片业务就消失了。在商业上,芯片确实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晚回报的高壁垒行业。在中美科技大战的大背景下,华为时间证明了芯片相当于企业发展的脖子,长时间在别人手里注定只是产业链上的工人,但恰到好处。

最后,竞争风险的加剧可能导致小米容错率的下降。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随着国内科技能力和制造能力的快速提升,同质化的竞争趋势会更加明显。某种程度上,小米产品在消费体验方面的竞争优势和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目前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小米生态链还远未完成。对于小米来说,发展道路上的容错率在降低,竞争风险明显加剧。

综上所述,小米的帝国之路注定是一条不平凡且艰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