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好吗?
-
地质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地质系)主要承担矿产调查与勘查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硕士点、古生物地层学硕士点、地质工程硕士点和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肩负着我校地质学科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培养的重任。地质系师资力量雄厚,有7名教授、9名博士和在读博士,均具有硕士学位。地质系的老师们治学严谨,教学一丝不苟,勇于创新。“部部级本科教学评估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遗迹组构三维可视化分析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天然纳米石墨结构与矿床成因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项目“陆地生物遗迹群落组成、结构及遗迹模型研究”,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项子课题“基于瓦斯地质数量化理论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主持人:张子戌(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主任:宁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能力
授课教师:祁永安(博士、博士生导师)李唐友义冯友利(博士)庞(博士)曹高社(博士后)
副教授:张晓东(博士)、王恩英(博士)、王素玲司荣军(博士)、陈江峰(博士)、潘杰楠(博士)。
讲师:易伟新(硕士)、许(硕士)、陆润生(硕士)
专业介绍
研究内容
地质工程学科是运用地质理论研究各种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勘探方法(资源地质勘探)和各种工程建设场地地质条件的勘探方法(工程地质勘探)。其中,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和天然气矿产等。,而工程地质勘探包括道路、桥梁、水库、建筑物等。
发展历史
原名煤田地质与勘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4年制本科,成立于1960郑州煤炭工业学院。1961年10月,随着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84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科专业目录,煤田地质与勘查专业更名为煤田地质勘查专业。1994,煤田地质勘查专业更名为地质矿产勘查专业。1998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工科本科定向专业目录,调整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合并,设立地质工程专业。1981,煤田地质与勘查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该专业的矿产勘查与地质工程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矿产勘查学学科是原煤炭工业部和河南省教委认定的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教学程序
重点学科
矿产勘查学科是原煤炭工业部和河南省教委确定的第一个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理论造诣深厚、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该学科在示踪理论与应用、气体地质、煤层气地质、基岩水运移理论等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研究水平。多次参与组织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该学科在国内学术界影响较大,与英国雷丁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阿根廷土库曼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有着良好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该学科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
1.痕量科学的理论与应用
2.气体地质学和煤层气
3.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
4.水资源和环境地质学
(1)痕量科学的理论与应用方向——学术带头人:胡斌教授、齐永安博士
痕迹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它综合了沉积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球化学,利用生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结构和组构来识别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和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示踪科学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盆地环境解释、充填史、储层预测和油气田勘探开发。
在国内,该方向首次将痕迹科学和事件沉积学的理论引入国内。为了普及痕量科学及其研究成果,该学科的研究人员应国内各部门的邀请,在长沙、武汉、洛阳、南京、贵阳、东营等地举办了痕量科学专题讲座或研讨会,多次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来华讲学和访问,多次派人外出学习、讲学、参观和参加学术会议,并指导了部分国外研究生。
近年来,该学科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吴先涛教授、胡斌教授、齐永安博士受中科院地球科学部委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进行评审。
(B)气体地质学和煤层气方向-学术带头人:苏先波教授和张子戌教授
矿井瓦斯是造成煤矿重大恶性事故的隐患,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气体(煤层气)也是一种新能源。瓦斯地质学与煤层气研究,应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瓦斯的赋存、运移和分布,矿井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方法,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方向长期致力于气体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第一次承担了列入部级科研计划的瓦斯地质研究课题;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气体地质学学术专著《气体地质学导论》。招收了第一届气体地质学研究生;组织召开了首届中国气体地质学学术会议。
30年来,瓦斯地质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余项瓦斯地质研究课题,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上述研究成果为中国瓦斯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瓦斯地质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1993以来,该研究方向涉及煤层气地质及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华北煤的裂隙类型及成因”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一个关于煤层气的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构造煤开发区煤层气‘顶板储层强化法’开发技术”项目得到了河南省科委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