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屯镇的人文地理
滇北调水工程
鹤庆县白族民歌《甸北调》因源于甸北民间而得名。
滇北调最美,发自内心。就像在清水锅里炒菜一样。不油盐真的很好吃...
滇北调水工程的韵律形式是独特的。每段歌词大多是七九句,每两句。
字是一组的。每组歌词前都有一首“杜诗梅(哥哥)耶!”在这两句歌词之间,加上“腰花”衬词,如:
杜诗梅!池子的源头永远是清澈的,(爱玩爱笑的妹妹),池子和水是分不开的。兄弟!相逢要学池水,(心尖上爱你),龙潭烧心连心...
滇北调的歌词和所有民歌一样,讲究生动、形象、亲切。借助夸张、比喻、对比、线描等比喻手法和修辞手法,民歌朗朗上口,易于演唱和理解。
黑仔演的是乡音,而且乡音是真的。沙洗金千遍,唱三遍更深情。
滇北调很讲究音韵。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意外,我们还用和谐优美的音调来表达我们的感情。一般情况下,歌词的开头句和结尾词要押韵。曲首与调前句段之间的“腰花”不仅起着召唤作用,促进对方的对比和启发,还“肩负”着句间传承和情感交流的使命。
由于演唱的时空不同,滇北调的唱法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曲式和调式,从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歌”。其中,脊调、民歌、对口调、大调和其他调是滇北调的主要“唱法”。
山脊调因在田野、野外演唱而得名。她洋溢着田野的魅力,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内容多为情歌。唱歌的时候,男的弹小三弦。
女人吹笛子或者用树叶唱歌。旋律轻快,节奏明快,歌词生动朴实。白天演唱,歌词比较含蓄,往往通过赞美劳动,追求美好生活来表达自己的热爱。晚上唱“脊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唱歌的人有夜“遮羞”,歌词也变得火热大胆。三弦轻叩,短笛低语,你唱我答。
一种乐器伴奏的混声也是从脊音中衍生出来的,根据演奏的内容分为表情音和趣味音。表情语气是青年男女见面的“交心歌”。每当繁星布满夜空,村外就会响起三弦和竹笛的声音。那是我心上人的《催军鼓》求约会。从隐蔽处观看,只看到人,听到笛声,却很难发现谁是吹笛者。仔细辨认,吹笛者竟然是那个低头不语的女孩。她把短笛挂在胸前的内外大衣里,双手从上衣口伸进笛孔,从衣领处低头吹奏。这种短单簧管由黄金和竹子制成,长度为五英寸,拇指粗。音色清脆,是女生的“专利”产品。人们称之为“少女笛子”。用它的节奏唱出来的歌委婉缠绵,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吸引力。难怪人们叫她“心锁”。
乐调是乐队和歌手在播种季节在田间演奏三弦、唢呐和唱民歌来娱乐工人的一种混合音调的曲调。这种混声唱法豪放悠扬,抒情真挚,营造出一种雄壮的氛围。
民谣,曲调简单,旋律豪放,唱起来松风胀大,瀑布起伏,颇有气势。这首曲子充满了野味,一般在砍柴、伐木、放牧的时候在山里唱,充满了劳动者的激情和自豪。
对调是男女之间的一种民歌,你问我,我唱一首。这种曲调轻快活泼,歌词幽默,节奏热烈欢快。
大调是滇北调的叙事曲。这种曲风多用于唱故事线完整的传奇。如遇庙会或民族传统节日,由老歌手为人们演唱。歌词浑厚豪放,音乐粗犷流畅,是传承民族历史和地方故事的载体。
江与金龙桥
蒋(1836-1898),云南鹤庆人,清末参与镇压杜文秀起义。曾任腾越厅将官、贵州知府。
金龙桥的历史几乎在云南所有的史籍中都有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云南通志》上载:“上江大桥位于周至150以西。”(怀疑光绪现为藤桥)《雍北直隶会馆志》中说:金龙桥位于理子,县城西150,西跨金沙江。它是永清和丽江的十字路口,全长28英尺,宽9英尺。与18股并列。光绪二年(188),历代文人墨客关于金龙桥的文章和诗词数不胜数。《漓江文史资料》引用唐代的一首诗《赞桥赞》来说明穿越黎姿的严谨:桥上通天,引一绳。人是附在上面的,比如领带。发帖就像一个深渊,就像一只风筝的坠落。寻找樟脑,像鱼一样跳跃。瞬间做不到,就没有深渊。因此,自力渡曾被称为电缆渡口。关于造桥的历史有一个传奇的记载。新篡夺的《云南通志》引自《国史馆传》。
据记载,这件事颇具传奇色彩:当韩综开始居丧时,他回到酋长马全保去清点他的家眷,并强迫他排名。韩综答应夜里偷官军营和金沙江,追到四口,韩综急得无路可渡。他在河边发誓,如果他与天堂和谐相处,他将在韩综生存和生活,他将在某一天消灭这个小偷。突然,它随波逐流,因为它需要跨越,它的部长和官员,并投资在河上修建黎姿桥,方便了旅行,人们至今称德云社。
蒋于光绪二年(1876)修建金龙大桥。贵州知府河阳将是鹤庆县辛屯乡人。当时,江投资10万元修建金龙大桥。江修建金龙桥的动机在《史记》中颇具传奇色彩,应该属于民间流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江的建桥动机必然与当时民众难以过渡到金沙江、两岸物资交流困难等诸多因素有关。但蒋修建金龙桥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朝廷腐败动荡,蒋修桥又是私人出资,工程浩大。* * *历时5年,48名工人牺牲,不能不显示江建桥的决心。
江建桥时,交通非常困难。桥上用的链节只能在丽江市区加工,然后用动物运到河边再加工成链条。桥* * *有18个链条,每个链条有500个环,重约一吨。按照当时的条件,一条一吨重的铁链,怎么能在河上一根一根的拉,还能保持平衡,简直是奇迹。之后,金龙桥建成70年,依然是金沙江上游唯一的一座桥,更加令人惊叹。据史书记载,蒋修建金龙桥是偶然的,说是蒋被河水堵了,誓要修建。但这座桥本身也反映了两岸人民的需求和丽江的发展。如果不是金龙桥给两岸交流带来了便利,江的决心就他的怨气来说,也不会持续5年。新屯镇位于鹤庆县北端,三面环山,土壤肥沃,雨量充沛。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盛产大米、大麦、蚕豆、莲藕、鱼虾等农产品。经济活跃,手工业、商业、建筑业发达。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2826543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483万元,林业收入965438+万元,畜牧业收入37465438+万元,渔业收入365438+20万元,二三产业收入65438+4834万元,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该镇逐渐形成了粮食、生猪、蚕桑等特色产业。2006年,* * *生产粮食26,5438+0,300吨,屠宰生猪64,000头,生产鲜茧434.3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农民种粮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