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上车”进程加快,未来想大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近日,奇瑞汽车发布了一张带有“鸿蒙系统”字样的新车海报。虽然很快被删除,但外界一直猜测,华为在高调进入汽车市场一年后,有望在今年实现产品落地。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8月,吉利还发布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欢迎鸿蒙系统开启中国品牌智能新时代”、“我们致力于用户全场景生态的极致体验”,但至今没有进一步的消息爆出。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此前,华为在多个场合否认造车计划,强调只会专注于ICT(信息通信集成技术)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如今,随着诸多合作的爆发,华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华为虽然不造车,但野心也不减。?

车联网布局

现在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一方面,苹果和戴森迫不及待地向外界展示他们雄心勃勃的造车计划,另一方面,以宝马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宣布向科技公司转型。

很多普通人都希望华为这个近几年强势崛起的自主品牌也走向造车之路。众所周知,作为一家传统的通信技术公司,车联网是其最擅长的领域。近年来,汽车中控已经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屏”,围绕这块智能屏幕延伸的汽车智能化、网络化也成为一个很大的市场。华为在车联网领域的布局正当其时。

早在2013?2006年,华为推出车载模块ME909T,并成立“车联网事业部”,为车企提供网络连接技术,并承诺未来每年投入数亿元用于车联网相关研发。?

2014年,华为与东风、长安等国内车企在车联网、智能汽车方面展开合作。其中,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合作集中在L4自动驾驶、5G车联网、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联网)等新技术领域。

2018年华为与奥迪合作,计划在2020年推出搭载5G车联网的车型。5438年6月+10月,华为发布了可支持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计算平台MDC600,并宣布与奥迪达成战略合作。这种芯片将被集成到奥迪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中,以帮助后者实现自动驾驶能力。?

当时世界上,运算能力高,能够支持L2级自动驾驶要求的SOC,能够满足车辆法规要求的,也只有Mobileye的天眼?q系列,所以华为芯片的出现,对业界的震撼可想而知。

图片来源:digitaltveurope.com

2019,1年6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支持V2X(车辆与外界信息交换)和自动驾驶的车载多模5G芯片巴龙5000。

2065438+2009年5月底,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旨在提供智能汽车ICT零部件和解决方案,加大在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战略投入。任曾在相关文件中指出:华为不造车,专注ICT技术,成为汽车增量ICT零部件供应商,帮助企业造好车。

华为虽然明确表示不造车,但一直徘徊在造车的边缘。它不仅在技术上互联互通,而且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在为汽车业务招聘人才。

据悉,除了华为的中研院车联网创新中心,华为还有另一个二级实验室,总部在香港,专门研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涉及无人驾驶。不仅如此,原BAIC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郑刚出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BU)副总裁,郑刚的加盟被外界认为是华为填补汽车领域人才短板的一步。

对于外界关于华为“造车”的杂音,华为表示,在汽车领域,一个不做上层应用,一个不做整车。外界理解的“造车”,其实是华为在车联网上的布局,但这并不等同于抢车企的生意。

上车,准备好

根据全球知名统计机构IPlytics的数据,华为在自动驾驶专利的智能网联方面拥有66项专利,位居全球第二。

华为MDC居然获得了德国莱茵集团的ISO?26262功能安全管理认证,这标志着华为相关技术和产品通过了车辆法规认证,量产业务即将启动。

华为去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五大业务板块包括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智能车云五个部分。如今,这些能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曾直言:“特斯拉现在能做的,华为也能做。”显示了华为在这方面的信心。?

65438+今年10月,华为?八达通在湘江新区上线,将有效降低R&D企业在湘江新区自动驾驶领域的门槛,促进更多企业、机构、学校积极投入到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潮流中,推动这一前瞻性产业在当地的蓬勃发展,助力湘江新区打造智能网联产业生态集聚新高地。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华为认为,自动驾驶云服务位于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五大业务板块的金字塔顶端。与华为MDC、车载OS共同组成车云协同智能驾驶平台,可以有效帮助车企和开发者快速开发自动驾驶应用,帮助自动驾驶实现快速商业落地。

在华为看来,在移动终端上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可以提升智能汽车的用户体验。从一些车企的反馈来看,该能力的合作优先级也高于其他能力。华为HiCar智能互联系统可以将车联与终端互联,构建全新的智能生活方式。目前,华为HiCar生态合作伙伴拥有30多家车厂,包括BAIC、奇瑞、江淮等车企,合作车型超过120。

此外,华为一直在上海、深圳和无锡等中国城市测试智能联网汽车技术,并与一汽等多家汽车制造商签署合作协议,在鸿蒙系统进行操作系统测试。?

对于华为来说,经过七年的探索,已经基本掌握了未来智能汽车的整体架构和关键技术。用华为自己的话说,除了底盘、四轮、外壳、座椅,其余都是华为拥有的技术,这也让改变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不再是一句口号。?

不仅如此,华为还宣布即将进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研发;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Autonomous?开车?网络(ADN)和iMaster智能运维系列产品,帮助电信行业建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自主网络。

可以说华为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随时可以上车。?

未来增量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纵观当前汽车市场,传统汽车企业面临经营压力,智能化转向缓慢;新势力造车很难融资,也很难建立生态。可以说整个市场都在博弈,这个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

作为年收入1000亿美元的国际ICT巨头,华为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制造力。只是基于其对智能网联发展和汽车产业变革的洞察,才认识到未来的增长点更多在于芯片、平台计算处理等高科技领域,甚至指出汽车未来价值的70%来自于增量零部件。

因此,在汽车行业与ICT行业碰撞的当下,华为致力于发挥自身在ICT行业的技术积累和领先优势,与汽车行业一起转型,推动传统汽车行业走向智能网联汽车。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提出了“变道超车”的新思路。在他看来,汽车工业的主赛道已经从内燃机切换到电子智能对抗,比如计算、车路协同、5G等等。

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华为这样的公司提供车路协同、芯片计算、5G等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华为硬件优势显著,自研AI?芯片上升?310?还有升天?910?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推出全球最快的AI训练集群Atlas?900还有?华为云Ascent集群服务?,又能支撑多久?L4?——自动驾驶能力计算平台MDC600。MDC600计算平台直接搭载在奥迪Q7的原型车上,可以很好的实现奥迪城市自动驾驶环境的运行。

不用说,华为本身就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为行业提供开放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V2X平台、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基于巴龙5000模块)和T-Box等。移动5G、物联网、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让华为在车联网领域如鱼得水。

华为的智能汽车理念比国内任何企业都先进。华为有独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充分发挥各行业的技术/规模协同效应,打造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驾驶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五大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像这样的技术能力还有很多。在造车这件事上,华为不用竞争。深耕专业技术领域,拓展更多场景。市场还是极大的,厂商自然会找合作。?

中信证券分析师曾表示,华为有望在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领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营收增量有望达到数百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华为在智能汽车中的电子元件销售额将达到500亿美元的量级,成为与博世并驾齐驱的汽车电子巨头。?

在这方面,华为显然有自己的打算。据悉,华为将大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并制定了内部目标——到2025年成为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供应商。“即使自动驾驶汽车行业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华为仍然要求我们准备好许多测试。”一位华为供应商表示,华为对自动驾驶的激进态度越来越清晰。

一脚踏入汽车圈的华为能否独霸一方还是未知数,但这个已经拔剑的庞然大物的力量不可小觑,至少会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超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