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表现了什么,这是初中政治题

(一)“中国制造”优势不再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贸易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在扩大,“中国制造”参

与的贸易份额越来越超乎世界的想象。世界各国市场上到处都是“中国制

造”,中国也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头衔。如果没有了“中国制造”,世

界各地的许多消费者恐怕要增添无尽的烦恼,正如美国人在一本名为《离开

中国制造的这一年》的书中描述的那样:“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鳄鱼医生’、

充气游泳池、塑料光剑,掰着手指头盼望这一年早点过去,他们就可以尽情地买国的玩具了。”

然而,“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在近几年正在慢慢

消失,过去潜藏下来的各种隐忧逐渐暴露。其严重的后果就是,中国与世

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

频频遭遇“黄牌”甚至“红牌”,国际社会妖魔化“中国制造”的声音几无间断。

客观而论,“中国制造”之所以优势不再,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项资源成本持续上涨,致使“中国制造”成本增加。近年来,国

际、国内市场能源、土地等基础资源价格大幅攀升,其他原材料的价格也持续上涨,这对于资源消耗型的“中国制造”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二是“中国制造”为环境保护支付的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避免垂

境破坏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的巨大威胁,这些年来,国家对环保问是

极为重视,并加强了治理。“中国制造”在环保方面支出的成本大幅度上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制造”的优势。

三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中国制造”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优势雯

立在可以使用大量低廉劳动力的基础之上,然而随着经济增长,这种情况剐

以持续。近年来,由于工人待遇不高而引发劳动力频繁流动的弊端充分螽

露。很多企业在用工旺季招不到合适的工人,甚至连机器也开不起来。/

力资源的紧张导致企业制造成本增加。

四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大多没有自主品牌,没有专利,宅

核心技术和行业、产品标准上处处受制于人,因而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上处二j

下游,难以获得产品定价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中显得异常被动。这是“q

国制造”不能持久下去的最大困难。

五是第三世界国家制造业崛起,“中国制造”面I临“交棒”。由于各项爿

本不断增加而利润逐渐减少等方面的原因,制造业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害

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将是难以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世界制迸

业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势头很猛,中国作为“世罗

工厂”的地位受到动摇。(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刻不容缓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中国制造”正面临着非常大的资源压力和环境

压力,中国经济也因为这个原因而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长

期以来形成的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加工厂这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在当

前的历史条件与经济积累下应当重新审视。在一个以劳动密集、消耗资

源、核心技术缺乏、附加值低为特点的制造业大国,资源消耗过于庞大,生

态环境容易遭到破坏,并极有可能引发其他的社会问题。基于从“中国制

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政府提出,要把从“中

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胡锦

涛总书记就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

市场的先驱。

(三)如何走向“中国创造”

以吉利的经验来看,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企业应该做好多手手准备:

1.核心技术必须自己研发

自主研发或者引进都是获得技术的途径。用钱去买技术,甚至去并购

公司,当然是一个获取技术的好办法。但这样做的弊端在于,企业要去消化

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就会带来很大的管理和经营风险。因此,究竟作何种

选择,还要看一个企业所处的环境、竞争态势以及自身的能力。欲从“中国

制造”真正走向“中国创造”,核心技术还必须是自己去研发。

2.技术积累非常重要

中国很多企业过去总是以为,新技术才是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真正动

力,却忽略了技术积累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其实,更多

的自主品牌的优势都是通过技术创新慢慢积累起来的。要走向“中国创

造”,技术积累非常重要。IBM有一个关于新产品研发的统计,有28%是新

开发的,其他70%多都是通过已有技术的积累而形成的。吉利金刚、远景

等新款汽车的开发,也是技术积累的结果,这些技术包括吉利人自主研发

的4AT自动变速箱、CVVT一4G18、4G15发动机等。相比之下,如果把技

术创新理解为不停地寻找技术创新点,而不注重技术积累,“狗熊掰棒

子”,掰一个,扔一个,东试试,西试试,那么,所谓“中国创造”就永远只是

一个梦樵。

一个梦想。

3.在产业的拐点时期果断跨越

要尊重整个产业的发展规律。产业发展的有些过程和阶段不能跳跃,

自已必须从头做起,而有些则是可以逾越的。在产业出现了拐点的时候,要

果断地进行跨越。这种跨越可能来自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也可能是来自

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创新。而关于拐点的判断、把握,对于跨越式发展尤

其重要。

4.培养和引入产业界“大脑”

中国真正懂产业并能全面参与到企业决策中来的专家太少。在这样的

情况下,企业战略目标和产业目标往往会流于空泛,战略执行大打折扣,大

量的原始投资难免被浪费。因此,在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要注意战略

目标制定与战略执行的匹配,培养或引入更多的产业界“大脑”,让他们广泛

参与到决策机制中来,以保证企业发展的战略路径不至于与既定目标出现

太大的偏差。

5.注重品牌声誉管理,及时化解声誉危机

中国的许多企业在对品牌声誉的管理方面,与世界一些知名企业尚存

在较大差距。品牌声誉,应当作为一个持续性问题来加以管理,要定期对品

牌的声誉状况以及很可能产生的声誉风险进行评估,提早做好风险应急预

案,不要等到危机来袭时才考虑自己的所作所为。2007年,广东佛山利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