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印刷摄影的发展历史
1.初始假设
人们想要的不仅仅是像达盖尔法拍摄的照片那样有清晰的图像和细致的阴影线,还要像卡洛法那样廉价快速地印出许多照片。于是有人提出了用透明胶片片基代替纸基制作负片的想法。
2.“蛋清玻璃”摄影
在19世纪,只有玻璃可以用来制作透明膜。但是,光敏药物怎么才能贴在玻璃上呢?人们开始寻找一种透明胶,既能把感光化学材料贴在玻璃板上,又能经得起显影和定影洗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蛋清做粘合剂。
1847年,尼普斯的侄子圣维特首先获得了“蛋清玻璃”摄影的专利权。但是蛋清里混的感光药物非常有限,曝光时间大概5到15分钟,不适合拍照。不过非常适合做“蛋清相纸”,也适合冲印照片、制作幻灯片。
3.火棉胶(湿版)摄影
1851年,英国伦敦的一位雕塑家(Fredrick Scott Archer 1813–1857)发现,硝化纤维素溶解在乙醚和酒精胶棉中,然后碘化钾溶解在胶棉中,立即涂在干净的玻璃上,放入照相机中曝光显影。火棉胶制备后要立即使用,干燥后不会暴光,所以这种摄影方法称为“湿印法”。湿版法虽然操作麻烦,但其成本只有银版法的十二分之一,曝光速度比银版法快,图像清晰度也更高,可以在玻璃底片上印出大量照片。
这种技术结合了达盖尔法的灵敏和卡洛法的方便,这种技术统治了摄影界30多年(1850-1880)。这一时期,人像摄影发展迅速。19的70年代,火棉胶的湿印方式遇到了玻璃干印的竞争,1880左右被溴化银干印的工业化生产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