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生命带的汽车安全带,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汽车安全带的发展历史

1885年

安全带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目的是防止乘客从马车上摔下去。

1902年5月20日

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汽车竞赛场上,一名赛车手为防止在高速中被甩出赛车,用几根皮带将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竞赛 时,他们驾驶的汽车因意外冲入观众群,造成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而这几名赛车手却由于皮带的缘故死里逃生。这几根皮带也就成为汽车安全带的雏形,在汽车上首次使用,便挽救了使用者的生命。

1922年

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

1955年

福特汽车将安全带配置作为了选装件,而第一辆标配安全带的车型是萨博Saab93GT750。

虽然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了安全带,但当时汽车上所装的安全带都是系在腰部的两点式安全带,由于设计上的缺陷这种安全带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当汽车紧急刹车或碰撞时,无法避免驾驶员的头部撞在方向盘或风挡玻璃上而造成人员伤亡。

1959年

沃尔沃工程师NilsBohlin发明了的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测试结果表明:使用了这种三点式安全带的车辆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可以大大减少车内人员的伤亡几率。

这项发明可谓影响深远,从诞生起到今天在数以万计的事故中挽救了人们的生命。并且,它被德国专利局评为过去100年最重要的八大发明之一。

1968年

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装安全带。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制定了汽车乘员必须要佩带安全带的规定

1992年

我国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 (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驾驶人和前排座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

经过4 0多年的发展,汽车安全带逐渐走向成熟。现在的安全带均由强度极大的合成纤维制成,带有自锁功能的卷收器,三点式设计对驾差乘人员的肩部和腰部同时实现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