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与比亚迪针锋相对的背后,行业会有变化吗?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条看似有争议的技术路线,却折射出动力电池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一切都要从比亚迪发布的刀片电池说起。
针灸试验成为相互冲突的导火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次针灸测试活动的开始。
3月29日,比亚迪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展示了一段针刺实验视频,提出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能高于三元锂电池等竞品。
5月11日,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表示,电池安全和电池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有些人利用滥用测试的通过来换取电池安全。也预示着刀片电池结构是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已经量产的CTP(Cell to Pack)的创新概念之一。言下之意,就算是刀片电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也要走在比亚迪前面。
当晚,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通过微博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正面回应,称:不满意?那就过来扎啊!
对此,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了保持沉默。然而,5月21日,网友“小雨锂电池”使用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NCM811、NCM523两块电池进行“野”自测针刺,均显示起火,进一步加剧了对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电池的质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再也坐不住了。
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对电池组做了两次测试,一次钢针断裂,电池组未被刺穿;最后一次,NCM523和NCM811电芯通过针刺测试,没有冒烟和着火。
此后双方来回交锋多轮。
三元锂与磷酸亚铁锂路线之争
事实上,针刺试验和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对针刺试验的回应都属于实验条件,不能代表更复杂的实际情况。
根据工信部02年5月12组织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单体击穿试验将于05月202115月开始,在要求中正式取消作为独立项目,仅作为单体热失控的触发条件。
双方争议的焦点代表了国内前两家电池供应商,以及不同的技术路径。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电动车最常用的两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前者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后者安全性好,成本低。
2017之前,锂电池市场以磷酸亚铁锂为主。此后,由于市场装机中心向纯电动乘用车转移,政府补贴与电池能量密度挂钩,三元锂电池路线开始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曾经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已经逐渐向镍钴锰三元电池(NCM)靠拢。但今年3月,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大大改善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不足的问题,增加了与三元锂电池竞争的筹码。甚至已经侵犯了以三元锂为主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益,出现这种争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在Autowiki看来,这是一场国内与本土企业的较量,而真正的竞争并不局限于这两家动力电池企业以及磷酸亚铁锂和三元锂两条路线之间,还面临着来势汹汹的外资企业。
随着国外厂商的快速发展,行业可能会发生变化。
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为20.4GWh,同比下降14.2%。其中,LG化学以27.1%的市场份额跃居首位,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7.1%。三星SDI和松下等外国电池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有所增加。同期,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装机容量从第一位降至第二位,而比亚迪跌至全球第六位。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但装机量下降,排名落后。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故。要知道,以LG化学为首的国外厂商发展很快。
例如,国产特斯拉Model 3、奥迪e-tron和雷诺ZOE的强劲销售带动了LG化学的增长,而大众e-Golf、帕萨特PHEV和宝马330e增加了三星SDI的装机量。
同时。随着去年工信部发布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将不再享受特殊待遇,外资企业也可以在国内设厂。
例如,LG也与吉利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随着明年之前10GWh动力电池工厂的建设,其在国内的前景相当可观。
最后其实就是AutoWiki在文章里说的,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都是国内和本土的较量。如果是良性竞争,那还好,但是就比亚迪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竞争来说,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虽然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稳坐头把交椅,但随着LG化学份额的快速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稳定优势有所下降。再加上三星SDI、松下等国外电池企业份额的逐渐增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逐渐减少。
动力电池行业的变革可能已经悄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