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分哪三级?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新大纲(三级)

三级甲等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2.了解软件的基础知识。

3.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

4.熟悉微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掌握微机测控应用的基本技术。

6.了解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7.具备汇编语言编程能力(包括计算机调试)。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2.二进制和数值信息的表示和运算:二进制及其表示方法,不同进位制之间的转换,整数和实数(浮点数)的表示,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中西文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西文的编码,汉字的国家码、位置码和内码,汉字的输入和输出。

4.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

5.多媒体技术基础:图形、声音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二、操作系统和软件基础

1.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及常用软件的分类。

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类型、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DOS、Windows和UNIX的基本特征。

3.语言处理程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解释器和编译器,高级语言程序的处理。

4.软件开发基础知识:编程风格,初步软件工程。

5.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安全的主要问题,病毒的检测与清除,病毒的预防。

6.软件的法律保护:专利法保护、版权法保护和商业秘密法保护。

三、数据结构和算法

1.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技术。

3.堆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技术。

4.树结构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表示和遍历算法,树和二叉树之间的转换。

5.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排序和归并排序)。

6.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线性检索、二分法检索、分块检索、哈希技术)。

四、微机组成原理及接口技术

1.微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2.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组成:微处理器结构、指令及其执行过程、程序中断、支持芯片及其与CPU的互联。

3.主存:内存分类,内存组成和工作原理,缓存。

4.I/O控制:I/O寻址、轮询I/O模式、中断传输模式和DMA传输模式。

5.系统总线和外围接口:基本原理,ISA总线,PCI局部总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SCSI接口。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和绘图仪。

7.外部存储:软件存储、硬盘存储、磁带存储和光盘存储。

动词 (verb的缩写)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点。

2.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程序结构和数据表示方法。

3.80×86指令格式、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4.80×86宏汇编的伪指令。

5.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子程序、输入输出和中断处理。

六、微机测控技术

1.实时处理的基本概念。

2.微机测控系统的结构及其软硬件组成,以及分离式测控系统的概念。

3.STD和ISA总线微机测控系统主机的特点,多主机STD总线微机系统及其通信方法,以及看门狗的基本原理。

4.过程数字输入输出通道,信号隔离技术,并行接口及其电源驱动,实时时钟接口。

5.过程模拟输入输出通道,基本传感器,信号调理与隔离技术,A/D转换及相关技术,D/A转换及相关技术。

6.微机测控系统的初步设计。

七。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结构和分类。

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类型、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技术、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差错控制方法。

3.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基本概念。

4.局域网和地图的应用。

5.广域网及其应用。

八、计算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DOS/Windows环境下文件的基本操作)。

2.掌握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技术。

3.数据结构和算法要求的内容。

4.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

三级B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

3.掌握并熟练运用操作系统知识。

4.掌握软件工程方法,具备应用软件开发的初步分析和设计能力。

5.具备数据库基础知识,熟悉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6.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多媒体应用知识。

7.熟悉计算机在某一领域的信息管理、数值计算和CAD应用。

8.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备C语言编程能力(包括计算机调试)。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总线结构、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A/D和D/A转换、输入输出设备。

4.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盘、磁带和光盘的组成。

5.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和管理,超文本和超媒体。

6.软件、程序和文档、编程语言和语言处理器的基本概念。

7.软件的法律保护。

二、数据结构和算法

1.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逻辑结构,链表和数组的存储和操作。

3.队列和堆栈的定义、存储和应用。

4.树和二叉树的定义,相互转换,二叉树的存储,二叉树的遍历。

5.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存储之旅。

6.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插入排序、交换排序和归并排序)。

7.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顺序检索、二叉检索、随机检索、二叉排序树)。

第三,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类型,多用户操作系统。

2.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间的通信,进程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死锁。

3.页面存储,段存储和段存储,虚拟存储原理,地址翻译机制,页面消除算法。

4.文件和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控制块,文件目录,文件分类和组织,磁盘调度。

5.输入输出控制模式,设备驱动程序,通道,中断,缓冲技术,假脱机系统。

6.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7.网络操作系统。

8.使用操作系统(DOS/UNIX/Windows)。

9.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

第四,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

3.结构分析、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软件需求描述。

4.结构化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图、模块的衔接与耦合。

5.结构化编程,编程网络。

6.软件测试、测试方法、测试用例及软件质量控制。

7.软件文档,文档标准,文档和工具。

8.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案例的概念及应用。

9.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

动词 (verb的缩写)数据库ˌ资料库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库标准化理论。

3.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4.数据库设计目标、方法、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5.数据库开发工具。

6.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Oracle)的使用。

7.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不及物动词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基本概念。

3.局域网组网的基本方法。

4.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5.客户端/服务器计算模式。

6.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7.互联网和内部网。

8.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七、面向管理的应用

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2.MIS的发展战略

3.3.MIS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办公自动化(OA)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本概念。

5.系统分析员,任务和角色。

八、数值计算的应用

1.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

2.近似值和误差。

3.插值和逼近。

4.函数方程的数值解。

5.线性代数方程的数值解。

6.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

7.算法复杂性的概念。

九、面向CAD的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基本图形的基本概念。

2.工程数据库,概念和功能。

3.3的特点、功能和用法。CAD工具。

4.绘制工程图纸、图形和图像数据库。

5.图形软件包的概念和功能。

6.动画的基本概念、制作和关键技术。

7.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制作技术。

X.计算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DOS/Windows/UNIX环境下文件的基本操作)。

2.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技术。

3.数据结构和算法要求的内容。

4.掌握C语言的编程方法。

三级(数据库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

3.掌握并熟练运用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理论和关系数据库系统,掌握关系数据语言。

5.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具备数据库设计能力。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6、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备C语言编程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能力(包括计算机调试)。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

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数据结构和算法

1,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3.树形结构的定义、存储和操作。

3.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

4.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

第三,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和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四、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主要数据模型。

3.关系数据模型、关系运算和关系代数的基本概念。

4.结构化查询语言。

5.事务管理、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的基本概念。

动词 (verb的缩写)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1,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2.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4.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六、计算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掌握C语言编程的基本技术,进行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考试模式

1.笔试:120分,满分100分。

二、机考:60分钟,满分100分。

200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软件工程方法,具备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

3.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5.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备C语言编程能力(包括计算机调试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

3.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4.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

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第二,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2.结构分析、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软件需求描述。

3.结构化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图和模块设计。

4.结构化编程。

5.软件调试、测试方法、技术和用例。

6.软件质量控制,软件文档。

7.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

第三,数据库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关系数据模型。

3.结构化查询语言。

4.数据库管理系统。

5.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

6.数据库开发工具。

7.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第四,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3.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组成。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内容、策略和方法。

5.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功能和组成。

6.办公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组成和工具。

7.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

动词 (verb的缩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步骤和内容。

2.业务系统规划方法的基本过程和作用。

3.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4.原型法的策略及应用。

5.方法论的发展。

六、计算机操作

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2.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考试模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计算机考试: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