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指标?
(一)反映工业化新水平的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外相关工业化理论和历史经验,选取以下指标反映新型工业化的总体水平。(1)人均GDP。这个指数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或发展阶段,在国内外具有可比性。(2)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结构的合理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60%以上。(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这一指标从农村劳动力的状况反映了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一般认为只有比例降到20%以下才能达到工业化的要求。(4)产业结构。该指标反映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一般认为,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在20% ~ 10%以下,工业比重应在40% ~ 50%以上,服务业比重应在40% ~ 50%以上。(5)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即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能够真实地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反映工业化质量的指标体系
1.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水平,主要包括:(1)工业成本利润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润与成本的比率,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费用的经济效益指标。(2)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包括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的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所创造的效益。(3)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工业化的发展速度。(4)平均工业劳动生产率。从劳动要素的角度反映活劳动的消耗和产出,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标。主要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和水平,包括:(1)研究与开发(R & amp;d)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科技进步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水平。(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3)新产品产值比例。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研发展水平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能力。(4)专利或技术成果数量。专利或技术成果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产生的专利或技术成果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3.反映信息化程度的指标。这类指标体现在以信息化带动、以工业化促进的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主要包括:(1)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从产值的角度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2)信息产品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即信息产品净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信息化水平。(3)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领域中的比重。反映信息输入的水平。(4)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从劳动力的角度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
4.反映资源消耗和利用效率的指标。新型工业化注重资源节约,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可以通过万元产值用水量、万元产值物耗、万元产值电耗以及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国内万元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体现。
(三)反映工业化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
工业化协调指数主要反映工业化过程中对社会稳定、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反映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指标可以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处理率、环保投资增长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耕地保有率等。
2.反映工业化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指标通过以下指标体现:(1)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率。该指数反映了工业吸收的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情况,一般用年初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与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比值来求得。(2)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城市人力资源的相对利用率和区域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3)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体现劳动者的素质。(4)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反映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5)城乡之间的西格尔系数之比。反映我国或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生产水平的变化。
在构建指标体系和选择适当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对新型工业化发展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