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名叫梅龙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和异常简朴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镭已经存在了18年,其原值高达每克75万法郎。这位美国记者得出结论,居里夫人本应因这项专利技术而变得富有。

其实居里夫妇早在18年前就放弃了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非常浅显:“任何人都不应该从镭中发财,它属于全人类。”

马龙太太不解,问:“这世上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是的,一克镭,为了方便我的研究。但是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了。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让马龙太太非常惊讶。镭的提纯技术让全世界的商人都发财了,可是镭的发现者就是这么难!她立即飞回美国,发现当时一克镭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万美元。她先找了十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她们都是女人,又有钱,肯定会把钱拿出来帮忙。没想到,都碰壁了。马洛尼夫人意识到,这不仅是对金钱的需求,也是一种社会教育,呼吁公众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的品格。结果她在全美女性中奔走宣传,终于成功了。1921 5月20日,美国总统向居里夫人赠送了一克公众捐赠的镭。

几年后,当居里夫人想在她的祖国波兰华沙建立一个镭研究所,开展治疗癌症(ái)的工作时,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

有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处理镭问题上的固执是不可理解的。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qiān)字,所有的困难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仍然相信我的丈夫和妻子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巨大的收获,他们可以不忘记公众的福利,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和执着于事业的无私人士。”

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三克镭。这三克镭显示了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参考数据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亚?斯科罗多夫?斯卡娅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原籍波兰。和她丈夫比尔在一起?居里研究放射性现象。放射性元素镭发现于1903;后来又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钋,为此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被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科学家。她有两个优秀的女儿。长女伊雷娜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193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伊芙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她是《居里夫人传》的作者。

马洛尼夫人是美国著名记者,也是《纽约妇女杂志》的主编。

镭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呈银白色,有光泽,放射性很强,能连续放出大量的热量。镭具有很强的辐射穿透力,能破坏动物组织,杀死细菌,可用于治疗癌症或皮肤病。

1921居里夫人应邀访美时,美国总统送给她一克由公众捐赠的镭(价值一百多万美元),正是她急需的。在赠送仪式前,当她看到“赠送证书”上写着“赠送给居里夫人”的字样时,她不高兴了。她宣称:“这个证书需要修改。美国人民给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但如果这样写,这一克镭就成了私有财产,成了我女儿们的产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主办方当晚聘请律师修改证书,居里夫人在“礼券”上签字。

法国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1867-1934),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法国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1867-1934),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具有普通科学家所不具备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因为她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模式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小时候听过她的故事,得到的却是一个简化的不完整的印象。世界对居里夫人的了解。受其二女儿1937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影响较大。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一生,处理了她一生中遇到的所有波折。美国传记作家苏珊·昆花了7年时间收集未公开的日记和传记材料,包括居里夫人的家庭成员和朋友。去年出版了新书《玛丽亚·居里:一生》,更加详细深入地描绘了她艰苦、辛酸、挣扎的一生。

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玛丽·居里是世界科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才华,在物理和化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因此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你可以买这本居里夫人传下来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