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组织机构

血源管理科

血源管理科成立于1980,是血液中心最早成立的科室之一。部门下设的职能部门有宣传组和献血服务组。

宣传组主要承担全市单位、团体献血组织的招募工作;无偿献血的宣传、相关新闻报道,市献血办公室的日常管理,采供血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宣传组还负责整个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

献血服务组主要负责各审批点的日常管理;献血者的审批,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后的还款服务;献血者信息变更和补发的接收和处理;负责Rh(D)阴性献血者队伍的管理;协助招募南京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市区各采血点献血后的定期、定点、定量电话回访;负责对团体献血的指导和检查。

血源管理科工作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8: 30至16: 30。

体检和采血科

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采血科的任务是负责献血者的全血采集,包括献血者的咨询、筛查、信息录入、血液和血样采集。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具有正式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

机械采矿部

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是血液中心的重要业务科室。该科主要负责游离血小板的采集,年采集量超过9000个治疗剂量,有效保障了南京市属医疗单位临床患者新鲜血小板的充足、安全、及时供应。此外,结合临床研究,该科还开展干细胞采集和冷冻、特殊血液成分采集、治疗性单采等业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集采血、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科室。

机械采矿系人员装备精良,拥有多台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拥有高级职称1名,研究生2名。科室人员多次在省、市、单位技术竞赛中获奖。使用的单采机有芬沃公司的9台Amicus、2台Trima、MCS+1,日血小板采集量可达80至90个治疗剂量。该系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并完成南京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3项。

机采科位于血液中心二楼。车间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室内空气流通,窗外视野开阔。献血者和陪同人员还可以在休息室享用各种食物和饮料。

组件分支

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成分输血科成立于1990,从分离单一血浆发展到为临床提供十余种血液成分产品。配制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加,临床血液成分应用超过99%,在国内率先开展输血。同时,成分科还发挥自身优势,与南京市各级医院合作,开展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治疗各种血液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作曲系在注重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同时,与科研发展密切相关。该系自成立以来,已有3个科研项目获得全国第一。(1)在国内率先采用新技术制备浓缩血小板,使血小板回收率平均提高15%。血小板产品纯度高,输血前无需交叉配血,省去了使用血小板前的许多复杂实验。这项新技术由中科院院士阮长庚推荐,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十几个血站派员学习交流;(2)首次在国内推出新一代红细胞保存液,将红细胞保存期限从21天延长至35天,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保存液的研制者邹以1993获得南京市优秀科技英雄称号,市政府奖励10万元。(3)我国首次研制出白细胞过滤器,并将该技术作为商品成功转让给生产企业。这项技术已被南京市政府确认为成功转化为产业的高新技术,技术发明人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目前供应的血液制品有:1红细胞悬液;新鲜冷冻血浆;3病毒灭活血浆;4冷沉淀;⑤洗涤红细胞;6洗涤解冻长期保存的稀有红细胞,所谓熊猫血等。

计划供血部门

该部门全年实行24小时工作制。具体职责:制定用血需求计划;启动采供血应急预案;血液质量投诉和输血不良反应的投诉和受理反馈;与临床血液医院的业务沟通。

检验科

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68,经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法人授权,从事临床医疗采供血的血液检测业务。是公正合法的验血机构。实验室现有员工14人,其中医学检验专业毕业13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3人,专科生3人,中专4人,医技人员1人(负责绑定献血者信息),完全能够胜任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实验室现有建筑使用面积680平方米,包括3台世界一流的样品处理器、2台大型全自动酶免系统、2台酶标分析仪、4台洗板机、2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全自动核酸检测仪、2台全自动血型检测仪、7台试剂储存冰箱、2台超低温冰箱、4台普通离心机、1温控高速离心机、UPS 2。所有实验室工作均由计算机网络管理,保证了检测的高效准确和原始数据的安全可追溯性。

这个部门主要负责血液样本的检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所有血液及血液制品均采用ELISA进行两次筛查。筛查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BO和RH D血型,同时对部分样本进行HBV、HCV和HIV检测。

自1997以来,本实验室每年都参加卫生部的室间质量管理评价,成绩优异。卫生部和省里的五周期检测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同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2010年7月,本实验室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

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开展血液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亲子鉴定)相关研究。血液免疫学方向的常规工作主要有:红细胞疑难血型的鉴定、红细胞疑难配型、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鉴定、血小板交叉配型、新生儿溶血病的预诊断和实验诊断、个体化输血方案设计和临床输血指导等。司法亲子鉴定、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组织器官配型、免疫相关基因、疾病易感性等常规在免疫遗传学方向开展。

财务科

财务部的主要工作:参与中心的发展、规划、投资和经营决策;负责中心年度财务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负责中心的财务会计相关工作,准确报送各类报表,做好财务决算和财务分析;负责中央价格和收费的管理;负责中心固定资产、物资、资金等国家财产的安全,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办公室

1,代表领导处理全局性问题,是指挥控制全单位工作的中心部门,保证中心工作有序进行;

2、党务工作、中心献血宣传工作;

3.制定中心发展规划,负责血站文件、工作计划、年度总结、年鉴、站志等的撰写。、血站文件的核稿工作,保证文件处理的规范性,并起草中心对外的新闻发布和新闻稿件;

4.负责中心的会议安排和接待,做好会议记录和纪要。负责监督会议做出的决定;

5.中心网站的信息发布、内容更新和后台维护;为中心采供血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6.中心的印章、印刷、保密、议案、提案、综合信息、接待、协调、值班安排;

7、管理中心综合档案,及时做好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确保中心档案的完整和利用;

8.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平安和消防安全中心;

9.负责中心基本建设的调研和立项。

质量管理科

质量管理部是血液中心重要的质量监督和血液安全研究部门。科室的职能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承担血液中心采供血过程的监督和评价,以及原辅材料、设备设施和血液制品的质量抽检和监测。同时还负责血源性安全性和经期传染性病毒的研究。部门质量管理人员4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人,博士生1人,硕士生1人;单独的酶免疫测定、理化和细菌实验室;配有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五分类血细胞计数器和几十套各种检测设备。血液安全研究工作人员3人,配备细胞培养室1间,生物安全柜2个,高速离心机2台,梯度PCR仪2台,1实时荧光定量PCR仪,1小型移液工作站,1多功能酶标仪,细胞培养箱2台。

为加强采供血机构的科学规范管理,2007年,血液中心根据“一法两规”建立了中心的质量体系,体系的样式已升级为2009/2版。作为血液中心质量管理的核心部门,坚持定期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建议。

在自身建设方面,质控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了质控实验室的各项检测操作规程。整个检测过程遵循《全血血液成分质量要求》和《中国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指标和规定,对中心所有关键设备和业务环境进行有效监控,对血液中心所有涉及采供血业务的一次性采血袋、检测试剂等耗材样品进行进货检验,确保所有耗材试剂符合国家要求。为了保证血液质量,按照国家规定对血液成品进行采样。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定期分阶段对血液制品进行检测,严格满足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确保各种血液成分的生理特性、标记容量、生化指标、无菌指标符合全血血液成分质量要求。

2009年,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中心开展了以血液安全为重点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研究、献血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应答和基因序列多样性研究、单克隆抗体研究平台建设等。承担相关研究项目2项,重大研究项目1项。

总务科

中心总务科有员工17人,是中心的后勤保障部门,下设仓库、设备维修、消毒供应、废弃物处理、驾驶班五个部门。主要负责中心采供血所需仪器设备、耗材、试剂及辅助材料的采购、保管和发放;负责组织合格供应商的评审,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实施动态管理;负责中心固定资产、基础设施、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的维护;承担本中心采供血所需的所有仪器和配件的消毒和供应;负责中心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承担中心献血车、献血车、公务用车的车辆保障工作。负责物资发放和血液往返于采血点和采血屋的安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