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楹联的选择与提取:舒适(下、四)
再来看看戴Xi先生(1801-1860):
云海相连,琴声润泽,风随潮凉。
?这副“连云海齐秦舒润,风随潮凉”,上篇写“雅”,下篇写“闲”,既有大气魄,又有小趣味。
?我们更多的是从正面谈论“休闲与优雅”,那么我们来看看它的反面。
?不“闲”,就是“忙”,“忙”就是“心死”——心死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不“雅”,你的“闲”就会被低级趣味渗透侵蚀,你曾经向往的诗和远方,只会在迷茫中越来越渺茫。?
?然后看左唐宗先生(1812-1885):
数石救山,谓一帘花可得月之灵。
?这对“数石救山之意,一帘花月之灵”,真可谓“远谈万里”“四两拨千斤”——几块石头造就了山的雄伟,一帘花映月之灵。
盆景还是那个盆景,花影还是那个花影,但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人生从此不同。
我们来看看何先生朱超不是(1661-1722):
亭台楼阁多是月满,好云盖楼处处。
?这一对“小官多偏月,好云遮楼台处处”,正是高层住宅的妙处——清夜无碍月,白日能见云。眼界之宽,胸襟之宽,让这座高楼望尘莫及。
开发商卖楼的时候,楼层越高,价格越高,也许是因为住的越高,眼界越宽。如果住在高楼里,这副学习对联可能比较合适。
?这里的第一部分来自于唐末诗人皮日休的七律“夏景无因怀章,有二人,其一”。原诗如下:
场景的暮色里,梅花正在被送走,夏天的你逃离了杯子。
水花散去,鱼卵和羊齿连同竹胚一起被收割。
大部分的噪堂都是偏月的,醉故乡不会听到雷声。
更有甚者,只为客人而留,却怕和尚不来。
第二部分出自洛吟,他也是晚唐诗人。这首诗的题目是“成卫遇故人/绵谷送蔡氏昆仲”。原诗如下:
一年两次逛晋城,东风前,秋后。
万草众生碍马,好云盖楼处处。
山不恨而心碎,水落梦溪。
今天,因为你试着回首,轻烟树隔绵州。
?然后看赵军老师(1591-1640):
这棵树是一个很好的移频沙发,云起不下楼。
书的第一部分“树是一个很好的移频沙发”的意思是——绿树五花八门,我就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副对联“云起不下楼”的意思是白云的幻想是不确定的,我看着它们聚散,让我舍不得下楼。
第一部告诉我树不动,第二部告诉我不动,动而静,写优雅。
这幅对联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余兴》。原诗如下:
博欢仍病在身,远游而不知。
讲客人的礼貌,不要走鬼搜。?
这棵树是一个很好的移频沙发,云起不下楼。
没有风景,没有乡愁。
再来看看张大千先生(1799-1983):
钱碧自己家酿酒,小红一开始尝试种花。
这副“浅绿家酿,小红初尝手种花”,说的是——喝着家酿的酒,欣赏着手种的花,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好不快活。
远古先民唱得好《打土之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挖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对我来说是什么?
这幅对联说的什么,这首歌唱的什么,都和我的心息息相关。
政治学者包先生说,如果没有战争,人们就不需要组织成一个国家。国家要想把松散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最大的合力,势必要用强制手段剥夺人的很多自由。因为散沙无法形成1+1=2的力量,更别说1+1 > 2了。
享受大团结带来的安全感和争取被强势组织剥夺的自由之间的矛盾永远在斗争。战争时期,首先需要集体,因为巢下有蛋?平时可以以个人为主,因为抱团取暖的目的不是追求个人幸福。
?所以,我们不要嘲笑老子的迂腐。他所说的“小国寡民”是没有战争威胁的个人自由幸福的状态:
小国寡民,使民有所需而不用,又使民亡而不迁远。虽然有船,但没什么好坐的。虽然有兵,但也没什么可炫耀的。让人们再次使用它。舍得吃,舍得穿,舍得住,舍得赏。邻国对峙,鸡犬之声不绝于耳,民不聊生,至死方休。
?—《道德经》第80章
此联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七律《眠于园中》。原诗如下:
春风突然遍布全世界,而我仍然可以领导世界。
浅蓝和细心的家酿,小红第一次尝试种花。
野人容易失肝失肺。俗话说,谁能掉牙?
更想人间省事,把蚂蚁勾回来,让蜜蜂飞起来。
然后看吴昌硕先生(1844-1927):
我把杂花种到一个小花园里,天气好的时候喜欢休息一下。
这一对“偶尔种杂花成小苗圃,好天开心休息”最适合当今离退休干部的幸福生活——种花养草,一秒是一秒;人民健康,国家兴旺,我们赶上盛世就享太平。
我们来看看光棍的梁山洲(1723-1815):
一室古意,四时花竹悠然。
这对“一室尊夷多古意,花竹四时享闲”,第一部分讲尊重彝族文物,第二部分讲用花竹造园。他们都喜欢与古人交谈,更喜欢与自然相处。有多少人能得到这种穿越古今的优雅?
然后看王文志先生(1730-1802):
隔院花开,香先入,树借隔壁青。
这一对“隔院花开,香先入,隔壁绿中借树”,很超脱——安心享受别人家的香花绿树,一副“天下公”的无私情怀。
经济学家阿琴说,没有产权就没有效率,没有产权就没有人权。如果没有英国的专利制度,瓦特不可能这么早就改进了通用蒸汽机。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激励产权效率的历史。
但是,就像空气不能归个人(或团体)私有一样,产权也不能划定世间万物的界限。对于花的芬芳,树的颜色,我能看到的就是我得到的,我能享受的就是我拥有的。
我们来看一对钱迪昂先生(1744-1806):
为了找到华萌先升,卷帘门在等待颜归来。
这副“为了先找到华萌,卷帘门等颜归来”,也是不动声色的举动。第一部说早起偷看华梦,第二部说闲坐等颜归来。依旧闲适优雅,也生动喜人。
然后看钱南元先生(1740-1795):
书架上的书真的很丰富,箱子里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朽的。
这副“书架上的书真丰富,胸中无一物不不朽”的样子,挺适合好学又淡泊的人。第一联的意思是——厚衣混酒痕,腹中诗书。眼睛有几万,外面没有足够的钱!说到底,所谓神仙就是逍遥自在。我就像一个没有世俗烦恼的仙女。
最后看杨沂孙先生(1812-1881):
懒爱举杯睡,静嫌下棋。
《懒爱举杯睡美》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说——我是如此的安静不安,每天喝几杯总是睡得很香;
《静静疑似下棋》第二部说——我思想开放,不喜欢费心下棋。我不喜欢一步一步担心和算计的痛苦。
这首诗出自陆游先生的七律《居幽室》。原诗如下:
人间岁月苦(qιn马奔腾),
白寿从不厌倦隐居生活。
懒爱举杯睡,
对下棋的动机漠不关心。
山村野渡里的巨鹿凉鞋(双篷鞋),
夜雪和晨霜是一张毯子。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
梦想带着毛巾和碗去林东。
陆游先生晚年的诗,比陶渊明更安详自然,比王墨更活泼。君子之优雅从容,千年之后指日可待。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留言。)
附件:其他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