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图纸越来越差的原因是因为高端人才流失吗?

图纸质量差的一般原因有:设计费太低,最低价中标,设计院设计师水平下降,甲方推图太紧,甲方改图太多。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看看结果是什么。

设计费太低:有句话叫设计费十几年没涨,一个设计费标准指导了十几年。大家连设计费多少年没涨都记不清了。不仅不涨,反而在逐渐下降。与建筑产品相比,10多年的住宅增量直接撬动了国民经济的半边天。就连建筑工人的工资也从几十涨到了几百。按道理,建筑师的收入,本该上涨,却在宏观上跑赢了GDP、通胀、CPI,在房价、孩子教育、果蔬等微观上失败了。唯一的同行是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的价格。

设计市场的扩张竞争非常激烈:在过去的10年里,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老牌设计院的扩张和新兴民营企业设计院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毕业生。市场好,设计院有很多工作要接手,设计院不会选择丢单保质量,没有企业会跟钱过不去,所以设计院选择了扩张。其实扩张成本也很低,企业资质都是现成的,只要招到人就行。即使有些设计院不这么做,其他企业也会这么做,并迅速成长。设计质量开始下降,因为设计师的水平是靠时间积累的,不是半年就能成熟的。随着行业的快速扩张,一方面甲方培养的优秀设计师被挖走了,另一方面项目多了,只能选择让新人主导图纸的主设计。当然,新人长大了总会犯错。原设计院有层层审图的制度,可以截留错误。但此时设计院因为人手不足,甲方工期紧,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在出图之前,来不及审图,必须要省下来。以前有一些复杂的图纸设计,现在来不及画了,就简化吧。

市场萎缩:大量员工要发工资,所以要努力接项目。这时候为了接项目,他们就得开出超低价格,否则就得裁员,大型国有设计院裁员要慎重。超低价格接的项目,亏本做不下去,设计院没有其他收入弥补亏空;只能想办法降低人工成本。但是人画画的速度是有限度的,加班的时间也是有限度的;而且更糟糕的是,随着设计行业的衰落,越来越难招到新的廉价劳动力(应届毕业生);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原毕业生的收入总会上涨。为了节省人力,一定要想办法降低图纸深度,能画的尽量不画,不能画的尽量不画。当然,大部分设计院还是有节操的,图纸要一直被甲方使用,所以图纸的便捷性、可读性、准确性、自洽性会差一些,更容易出现错误。随着设计院的日子越来越苦,一些升职加薪无望的骨干设计师也选择了跳槽,也影响了设计院的制图水平。

设计院的产品无法量化,好产品很难有更多溢价;尤其是报价时还没有设计好的产品,更难支付溢价。依靠口碑,但是设计服务周期长,口碑传播慢,效果不明显。

房地产企业利益最大化导致最低价中标:便宜的设计不一定要用贵的,总要有充分的理由。所以一般是找几家同档次的设计院报价,选最便宜的。设计院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同质化的行业。除了品牌和人员经验,很难说哪一个比哪一个强多少,但即使是同一个设计院不同团队甚至不同人做出来的东西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便宜的,对于房企的管理者来说是最保险的选择。而最低价中标的市场导向促使设计院向快速、低成本出图方向发展。没有一个研究所去琢磨如何做出一套质量更高的图纸,因为质量高就意味着价格高,在施工图市场不承认溢价的情况下,价格高是没有市场的。

国内房企现在做的就是制定设计标准,提高图纸要求。通过更细化的要求,更明确的标准,要求设计院提供更完善的图纸,促使设计院低价竞争,而不是低质低价竞争。简单来说,更高的钱换来的是更高、更详细、更具体的图纸。但总之,这些规则不够详细,作用也不算太大。而且房地产企业的标准成为设计院的标准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双方合作的不稳定性会使其难以执行。这就需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设计院,减少竞争,培养更好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