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外用药物包括哪些药物?
甲类药品:临床治疗必需、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价格在同类药品中较低的药品。社保目录100%报销。
乙类药品:可供临床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价格略高于“甲类药品”的药品。在社保目录中按一定比例报销。
丙类药品:临床治疗非必需的贵重药品。社保目录之外的,基本不报销,几百万医保都能报销。
外购药品:患者在医生开药后凭处方在院外药店购买的药品,社保和百万医保不能报销。
01
社会保障外部医学
根据上述,社保使用的药品为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显示,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00种。
社保外用药品可以简单理解为丙类药品。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数据显示,国产药150051种,进口药3903种,共计153954种。
也就是说,可由社保报销的甲、乙类药品占社保外药品的1.000%,自费的丙类药品占98%以上。单从药费来看,社保报销的范围非常有限。
所以,那些还在发自内心觉得社保够用的人要注意了:目前全民参保有上亿人,但是在朋友圈里轻松筹到钱的例子还是很少吗?他们没有社保吗?可以,但国家社保只做到了“广覆盖”和“低保障”,所以能报销社保外用药品的商业保险才是真正的大额医疗费用保障。
02
购买的药品
那么所有进入社保目录的药品都可以报销吗?结果也是否定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部分药品支付范围有限。
国家医保局下载的医保目录显示,除了药品分类,还有“备注”一栏,部分药品符合规定才能由社保报销。
比如乙类药品中的人血白蛋白,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水肿、肝硬化,以及体外循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或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社保中规定“只有因抢救、重疾或肝硬化、癌症引起的胸腹水,白蛋白低于30g/L的患者”才可以使用人血蛋白报销,其余需要自费。
还有昂贵的抗肿瘤药物,备注更苛刻。例如,对于肝癌的治疗,备注中明确了患者的治疗方法,“限于之前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患者,只能自掏腰包。
lenvartinib一年的费用在60万以上。
二、因“药占比”、“医保控费”、“医保集中采购”等原因,医院不能开药。
如前所述,中国有几亿人参保,中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医疗保险费用逐年上涨。可想而知,国家医保的压力有多大。医保控费必然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政策。各医院发放的医保基金是有限的,超过限额的必须自己支付。这种情况下,医院只能尽量不开甚至不采购昂贵的药品。给病人开药让病人在医院外面买越来越普遍了。
最近医保集中采购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上万的药品进入集中采购目录后,价格可以降到几百。这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全民团购”承诺了大量的购买量,保证了每年稳定的购买量,省去了企业营销推广的成本。这也意味着,医生在开药时必须优先考虑集中采购目录内的药品,否则无法实现每年用量大的目标,下一年继续采购。而且集中采购目录中的药品大部分是仿制药,因为研发费用超过几十亿美元的原研药是无法实现如此夸张的降价的。但患者对仿制药的适应性因人而异。
从上面可以看出,医保政策对社保报销和与社保挂钩的百万医保影响很大。
假设一个客户买了几百万的医疗保险,生病了可能会面临什么?以老张为例。
老张买了几百万的医疗服务作为社保,看病要求用最好的药。但医生只能开甲类药品,因为社保下有限制,医生要优先开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老张第二年续保时,投保的是无社保身份。他看病时要求用最好的药,但医生仍然只能开甲类药,因为医生要先考虑医保目录里的药,因为药占比、医保集中采购、医院指标等问题。
第三年老张又生病了。吃了医院开的仿制药,效果一般,只能自费用原研药。结果医院根本没有采购,因为医院需要控制成本。最后,它只好写了一个药方让老张自己去外面的药店买。对于老张来说,外包药品费时费力,成本高。虽然他买了几百万的医疗保险,却不能报销。
如何解决药品外包的问题?事实上,高端医保可以报销购买的药品,有的还增加了海外购药、药店直送等服务。
03
不同医保可以报销的药品范围。
我们把市面上的医保分为百万医疗和中高端医疗。其实按照今天文章里的解释,这三种医保应该是这样区分的:
百万医疗=基本医疗,仅限公立医院普通科,覆盖社保药品外用;
中档医疗=特需医疗,仅限公立医院普通科和特需科,涵盖社保外用药+外购药品;
高端医疗=国际医疗,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贵院、海外医院,涵盖社保外用药品+外购药品+国内未上市药品+新药。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你对社保外用药品和外购药品以及自己医保的保障范围有更清晰的了解。也希望你能多关注自己的医疗需求:万一重疾,你希望你的保险停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