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诉讼时效什么时候生效?
诉讼时效为三年。
1,一般诉讼时效
指的是普遍适用的处方,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例如,我国《民法典》(2021 1起施行)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
2.特别诉讼时效
特别处方优于普通处方,也就是说,凡有特别处方规定的,适用特别处方。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民法典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被授予专利权前,专利权人未支付适当的使用费的,请求使用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在被授予专利权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自被授予专利权之日起计算。
3.《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第1款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认定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
4.《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有关航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5.《海商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就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时效期间为二年,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1)旅客人身损害赔偿请求,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二)对旅客死亡的请求权,发生在运输期间的,自旅客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旅客在运输期间因受伤离船后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计算,但该期间自离船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年;
(三)对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索赔,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
6、《劳动法》单位将劳动合同文本及相关书面材料保存2年。
7.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因产品缺陷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缺陷产品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权利,自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给原消费者十年后丧失;但是,并没有超出明示的安全使用期。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88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债务人知道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被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可以决定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