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五”规划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提高。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数量保持在65,438+0,865,438+0.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国总人口控制在654.38+0.39亿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654.38+0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完善,人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社会管理体制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