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管理体系的系统要求
EHS管理体系的模式是为公司或工厂编制EHS-MS提供方法或模板。
3.1管理层的责任和义务
3.1.1
改进环境、健康和安全绩效的方针应当在组织的各个层面得到确立、传达、推广、定期修订和支持。该政策应记录在案,妥善保存并便于公众查阅。该政策应包括防止污染和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
3.1.2
管理者应通过行动积极参与EHS管理体系的过程,并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实现其承诺。
3.1.3
运营经理应根据运营和产品的复杂性和风险,确定EHS管理体系实施的范围、优先级和步骤。
3.1.4
文件中规定并记录了环境、健康和安全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能力,并在各级传达和实施。
3.1.5
在评估员工和部门的EHS绩效的过程中,应确认和考虑个人和团体的EHS绩效。建立奖惩机制是激励管理者和员工改进EHS绩效的一种方法。
3.1.6
应当有一个体系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EHS-MS过程,并鼓励员工在组织内交流良好的EHS程序、法规、实践和技术。
3.1.7
EHS-MS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和指标,并根据这些目的、目标和指标对个人、部门和公司的EHS绩效进行评价。该系统还应包括将要求转化为程序和法规的措施。
3.2风险评估和管理
3.2.1
该体系应当能够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后果和可能性,并对预防和降低风险的持续管理措施进行评价。在研究、准备和策划期间,应尽快评估产品或过程的潜在EHS影响。
3.2.2
应由合格人员对运营、项目和产品进行定期风险评估,以识别和评估与公司、其业务、人员、设施、用户和其他产品、公众和环境相关的潜在风险。定期评估紧急情况(包括运输事故及其潜在影响)。
3.2.3
应该有一个风险评估系统,应该按照优先顺序安排已确定的风险,并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管理这些风险。风险管理决策应记录在案并进行沟通。根据风险的特点和大小,对评估后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形成文件。应该有一个事后过程来确认这些整改措施已经落实。
3.2.4
每隔一段时间或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风险评估。应该有一个过程来验证新的和改进的设备设计和程序变更有相应的EHS保护措施。
3.2.5
应该从环境、健康和安全评估中获得并保存有益的信息,应该控制和管理未交付设备或设施的EHS风险。
3.2.6
该系统应确保正确、准确和有效的产品安全信息。
3.3符合性和其他要求
3.3.1
该体系应确保所有适用的EHS合规要求广为人知,并符合相应的程序和步骤。相关的法律、法规、许可、规范、标准、程序和惯例应保持最新,能够解决争议和冲突,形成的运行要求应形成文件并传达给相关员工。
3.3.2
应当有一个定期评估法律、法规、许可证和公司要求的合规性的程序。
3.2.3
应有调查非法事故的程序,包括交流从公司运营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透彻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不符合的根本原因,并将其反馈到策划中,进行持续改进,以消除体系的不安全因素。
3.3.4
必要时积极参与制定新的合规要求。
3.3.5
在适当的组织级别,监控EHS合规要求,并确定对公司运营的影响和益处。
3.3.6
如果EHS合规要求可能对生产设备或公司的区域或全球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系统应进行沟通。
3.4 EHS管理计划和程序
3.4.1
应该有一个战略计划来建立和维护书面的EHS目标和指标,包括实现这些任务的时间框架。在该组织的每个相应部门和级别中设定的目标和指标应与公司的EHS方针保持一致。在建立和审核目标和指标、法律法规和其他财务、运营和商业要求时,应考虑重要的EHS事项和影响、技术方案选择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
3.4.2
应定义、建立和保持实现目标和指标(包括时间框架)的计划和程序。在组织的每个相应部门和级别,实现这些目标和指标的责任是划分的。定期审查程序,以确保它们符合当前的操作、活动和操作程序。
3.4.3
必要时,应修订EHS管理计划和程序,以适应新的开发项目、新的或整改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新认识到的EHS影响和相关事项。
3.5人员、培训和订约服务
3.5.1
该体系应根据组织的EHS工作资格评估标准选择、配置、培训和评估所需员工的资格、能力和技能,以满足特定的工作要求。
3.5.2
为了满足EHS要求,确保员工了解潜在的安全、健康和环境风险,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入厂教育、在职教育和定期再教育。工作至少应包括:根据要求和培训文件定期评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评估培训效果。
3.5.3
在人事变动的情况下,应该有一个程序来评估个人和整体的经验、知识和能力。
3.5.4
应当有员工和职业健康管理的程序,包括预防和减少工伤和职业病的程序。应对个人防护设备的要求进行定义,并传达给员工和承包商。对员工进行培训,以确保个人防护设备的要求能够得到实施。
3.5.5
应有一个程序来评估和记录员工的合规要求、职责、EHS绩效改进目标和EHS管理改进标准,并给出反馈。作为年度审计或其他奖惩制度的一部分,评估EHS的表现有助于持续改进。
3.5.6
评估和选择承包商服务的程序包括:评估在确保安全和环保并与公司EHS管理体系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完成工作的能力。
3.5.7
应明确规定和传达承包商的性能要求,包括提供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并且有自我监控程序。
3.5.8
该体系应能有效管理提供和接受承包商服务的两个组织,并能证明承包商以与公司EHS管理体系相协调的方式进行EHS管理。该体系应包括定期评估承包商的EHS绩效、信息反馈、发现缺陷并加以纠正的程序。
3.6文件和信息交流
3.6.1
设施正常运行和维护所需的图纸和其他专利文件应易于获取并保持更新。
3.6.2
在操作过程中,应及时更新与材料潜在危害相关的信息。根据人员的风险评估,监测人员的暴露,传达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并记录和审查相应的健康数据。
3.6.3
与原材料和产品相关的潜在危险信息应记录在案并传达,以确保正确的运输、使用和处置。
3.6.4
应保存和保护与操作、维护、检查和设施变更相关的记录。记录清晰易读,易于识别,并能跟踪所涉及的活动。
3.6.5
应当有识别、控制和维护记录的程序,这些记录包括培训记录、评审和评估结果。应定期检查政策、程序和指导文件,并及时修订和更换。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过期文件应及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
3.6.6
应有自由和公开交流EHS事务的程序。例如,设立“热线”,以便员工可以反映他们在违反EHS方面的疑问和问题。注意保密,对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3.7设施设计和施工
3.7.1
项目管理系统和程序应形成文件,易于理解并由合格人员执行。EHS经理应参与各级设施的规划和流程设计。
3.7.2
在新设施或改造设施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使用符合或超过相关管理要求的公认设计规范和标准;如果没有规则和规定,应使用反映公司要求的经批准的设计规则和标准。
3.7.3
应有一个质量控制和检查系统,以核实设施是否符合设计技术要求,是否按照适用标准建造。
3.7.4
经指定的权威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认可批准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或批准的设计之间的差异,并记录认可决定的基本理由。
3.7.5
应进行预调试审查并记录在案。确保:按规定施工(建设);安全、健康和环境预防措施到位;应急、操作和维护程序准备就绪;风险管理建议已按要求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已经完成;满足法规和许可证的要求。
3.7.6
应建立指南和程序,以实施和记录特定设计阶段的安全、健康和环境风险评估,确保符合组织的EHS和业务目标。
3.8运行、维护和变更管理
3.8.1
系统应制定并实施运行、维护和检查程序,并定期修订;当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纠正。应对潜在的高风险作业进行确认,并制定特殊程序(如作业时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在场的工作许可制度)。
3.8.2
应该有EHS规定和工作许可制度,应该传达、记录和执行,以检查和批准机械和操作风险。操作程序是最新的,随时可用,各种操作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公平的,并有一套程序来管理已确认的风险。
3.8.3
应定期识别、测试和维护重要的报警、控制和关闭设备。应该有一个系统来控制重要报警、控制和关闭设备的暂时故障或失效。
3.8.4
该系统应能跟踪污染物的排放;评估污染预防措施;控制泄漏和污染物,以满足指南、管理要求和业务目标;防止溢出和泄漏;控制和管理因设备运行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对长期闲置或报废的设施提出要求。
3.8.5
在设施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各个阶段,应评估设施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并控制其对人体健康、当地环境、生产运行和成本的潜在影响。建立有害物质清单,记录有害物质处理情况。
3.8.6
系统应管理临时和永久的操作和设施变更,包括:上级对变更的批准;EHS情况分析;遵守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公认标准,并获得所需的许可证;包括改变的原因;记录潜在后果和所需的补偿措施;时间限制,包括验证临时变更未超出未经审查和批准的初始批准范围或时间的程序;联系和培训员工和承包商。
3.8.7
应制定、传达和记录EHS法规、程序和规则,并加强对不在生产现场的工作相关活动(包括车辆操作)的管理。保持设施、车辆和设备处于安全和可操作的状态,提供适当的安全设备和硬件,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9社区意识和应急响应
3.9.1
应当有一个符合公司规模和经营特点的程序,该程序应当考虑和记录社区对公司和设施经营的要求和关切,并作出回应。企业管理者应当与相关社区、当地EHS管理部门、应急响应组织或其他相关方建立并保持对话。企业应及时与社区就重要的变化进行沟通,减少人们对变化的担忧。
3.9.2
每个设施都应该有一个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系列书面的、及时更新的、可访问的、交流的和理解的计划。这些计划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内部和外部沟通程序、参与者、设备资源、安全、健康和环境信息,以及与其他公司和社区应急响应组织的联系。
3.9.3
应确定、保证和定期测试应急响应所需的设备、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人员。
3.9.4
应开发和维护模拟和演练程序。该程序包括对外部沟通和影响的考虑。演练的目的是验证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资源保障。应使相关人员了解公司和政府应急响应机构的角色、职责和能力,这应反映在应急响应计划中。
3.10 EHS绩效监视和测量
3.10.1
经理应建立并维护一个监控系统,定期监控严重影响EHS绩效和管理的设施和公司运营现象。作为记录环境、健康和安全绩效的程序,应进行记录和沟通。本程序主要用于跟踪工厂或公司的EHS绩效、相关运行控制措施以及与EHS目标和指标的符合性。
3.10.2
监控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这些活动的记录应根据公司的程序保存。
3.10.3
应定期测量、评估和检查公司设施和环境健康安全的重要绩效指标,相关管理人员应交流结果。
3.11事故调查、报告和分析
3.11.1
该体系应具备报告、调查、分析和记录安全、健康和环境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的程序。事故报告程序至少应包括:需报告的事故类型、报告部门和报告时限。
3.11.2
应当有一个程序,其目的是及时调查和发现未遂事故和事故的根本原因及相关因素,并确定降低此类事故和相关事故再次发生的风险所需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如有必要,确保采取相关法律行动,记录并反映法律结果。
3.11.3
应保留调查结果并定期进行分析,以确定对法规、标准、程序或管理体系的哪些改进是正确的,这些将被视为改进的基础。
3.11.4
对于整改行为的实施、记录和定期评估应该有一个程序,并且应该分配足够的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
3.11.5
公司操作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应交流从事故和未遂事件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3.12 EHS管理体系评审
3.12.1
员工应参与EHS管理体系的准备和实施过程,包括工厂EHS法规和程序实施的自我审查过程。
3.12.2
应编制并实施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评审程序,目的是确定体系是否满足公司规划的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是否能为相应的管理者提供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评审结果的信息。评审程序包括评审人员的范围、频率、方法、能力和职责,以及实施体系评审和报告结果的要求。
3.12.3
根据优先级、EHS活动风险和以前的审核结果,经过培训的审核人员定期审核EHS管理体系。按照预定的频率评审运行和管理程序,以确定EHS-MS的某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序
3.12.4
EHS管理体系审核的范围和频率应反映运行的复杂程度、风险程度和绩效文件。
3.12.5
EHS-MS评审的结果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形成文件,以纠正体系中的缺陷和不足。经验和教训应该在公司内部的不同操作区域和组织之间进行交流。
3.12.6
EHS管理体系应由一个多学科小组审查,包括单位外的相关专家。管理审计应由当地经理和合作伙伴经理完成。
3.13管理评审和调整
3.13.1
为了实现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者应定期评审和评价EHS-MS的有效性。审核内容应包括评审的结果、满足某些目标和指标的程度、体系的质量以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3.13.2
记录审核结果,并报告给相应的经理,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例如,为了提高EHS绩效,管理者应审查EHS政策、目标和其他程序和法规变更的必要性。
3.13.3
应该有一个体系来确保EHS管理体系评估的问题能够得到纠正。